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红巾 (上) (第1/2页)
“父皇,不可啊,长江水师决不能北调,长江天堑非长江水师不可守!” “陛下,此事怕是不妥吧。” 这次楚王和常玉倒是同时发话了,难得的意见一致。 “长江水师向来是掌管长江水运,北上运河和黄河如何能适应?长江水师一走,长江空虚,怕是江南不安啊!”楚王一时有些着慌,有些口不择言。说实话,金陵万户府虽说平日他也有拉拢。但其指挥使毕竟是父皇心腹,短时间内难以动摇其心。何况,金陵还有吴王叔,态度向来讳莫如深,更不会对这种大事轻易表态。因此,楚王真正的本钱却是下在了长江水师上。长江水师,才是他的立身之本。 “陛下,洞庭和鄱阳都是大湖,且匪患向来众多,一支水师恐怕是难以支撑。而且两支水师在,也能震慑该地区的红巾,让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常玉倒是有一说一,他担忧的是南方的局面。 至正皇帝看了楚王一眼,淡淡开口道:“朕意已决,不必多言!这些年运河水师和黄河水师一直干的都是运粮的事宜,却分属两个提督,本来就是浪费,有一只水师政令统一,足矣。洞庭和鄱阳两地水师剿匪多年,水匪却是越剿越多,难堪大用!长江水师更是废物,多年来未有尺寸之功,连倭寇都打不赢,如今朕再给他们一个机会,如若再无寸功,别怪朕翻脸无情!” 至正皇帝语气虽淡然,内容却是森然。楚王自然听出了警告之意,心下惊冷,喏喏不敢再多言。他甚至十分后悔这个时候跳出来,早知道由得常玉调动金陵万户府了,如今却把自己拉拢的铁板一块的长江水师给丢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悔不当初! 太子笑眯眯地出列,带头道:“父皇英明!” 接着,群臣跪拜,同声道:“陛下英明!”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亳州却是气氛火热,其乐融融! 低矮而破旧的城墙上到处可以看到手执大刀长枪巡逻的武装士兵,他们的服装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但甭管有没有头盔,士兵们的额际都系有一条醒目的红巾。城楼上一杆红底金边的大旗正迎风猎猎飞舞,正中绣着的日月图案随风飘扬恰似欲腾空而起。 亳州乃是下州,规模不大,城内的住户也不算太多。此时的大街上行人比往日少了许多,大部分人家都关门闭户,毕竟前些日子里知府衙门被破,往日里高高在上的知府大人被一刀两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但仍然有些许商家壮起胆子半开门户,不时有探头探脑的人们悄悄环顾四周,看今日的寿州城究竟与往日有什么不同。 亳州知州府三进院落,纵深宽阔,庭院幽深。院中有一株据说已有千年树龄的老槐树苍翠挺拔,遮天蔽日。 往日里大门口神气活现的衙役现在也换成了四名挺胸腆肚精神抖擞的红巾士兵,他们目不斜视的平望前方,手持长枪,平添了几分气势。知州府眼下里鹊巢鸠占,成了红巾军在江淮行省的大本营。 议事厅里人头涌动,云集了整个江淮地区数位红巾首脑,平时这些人很难聚集在一起,有的甚至已经多年未见。即便是身为红巾军明王的刘福通也很难有机会和如此多的教中骨干同时汇聚在一起共商大事。 此番起事出乎意料的顺利,亳州首倡之后,颍州跟进,跟着就是雪崩般的发展,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江淮行省半数已经改换日月,落入红巾军之手。 随着身着青赤色长袍的刘福通坐上上首位,大厅里原本还在交谈的声音顿时安静了下来,鱼贯而出的几人也分别坐到了紧挨着上首位不远的两侧座位上。 坐在明王左边下首第一位的是一个面带黑纱的中年男子,他双眼以下均被厚实的黑巾遮得严严实实,大家都只知道他是教内负责情报事务的教使,姓什名谁却无人知道,与红巾军尚红不同,此人常年一身黑衣,教中徒众只以左教使尊称。 黑衣教使下首则是一个不足三十岁的青年男子,他眉飞色舞,得意洋洋,正是明王刘福通的弟弟,被尊称为小明王的刘六,亳州点燃第一把火的便是此人。 紧挨着他的是一名锦衣男子,白胖的面庞,一缕青须,一副富家翁的模样,他就是这些年一直在为红巾军掌管财务的护教法王张天佑。 右首第一张椅子却是空着的,大家都知道那是属于绰号“妖僧”的右教使彭莹玉的位置,他因为在领导湖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