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山海录_第五十章 定策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章 定策 (上) (第1/2页)

    脱口而出“胶莱水师”的又是这位刘尚书。

    至正皇帝听了,似乎也明白了李成山饶了半天弯子想表达的意思。

    唯独谢伯温有些不屑地道:“老国公怕是高看这个胶莱水师了吧。就凭他们小猫三两只,能有多少船,又能做多少事?”

    北斗司陈公公道:“咱家这里倒是刚刚收到一些消息,还没来得及向丞相,老国公禀告,正是关于胶莱水师近来之事的。”

    “哦?”所有人都很有兴趣地问。

    陈公公白眉一抖,说道:“上月三十日,倭人纠结沿岸海匪共计万余人,在山东行省琅琊镇登陆,意图扫荡山东。胶莱水师以旗下琅琊卫千户所为饵,在其驻所藏马镇,拖住半数倭匪,余部包抄,匪兵大乱,胶莱水师步军乘机掩杀,斩首数千,只有三千残部往南逃窜,从此不敢再在山东盘旋,现在已到了江淮行省的海州一带,重新集结。”

    谢伯温脸色一僵,但很快转圜过来,依旧有些不以为意地道:“水师并地方卫所,看起来有些兵力,然本身太过分散,又多疏于训练,朝廷也难以时常督促考核,因此无甚战力,甚至图费朝廷米粮。每次遇到匪寇,或者一败涂地,或者需要朝廷支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偶有胜利,便好大喜功,夸夸其词,不足道哉。”

    陈公公“嘎嘎”怪笑了两声,皮笑rou不笑地道:“丞相大人。您刚才听得可不是胶莱水师的请功奏章,而是我北斗司在琅琊的密探亲身考证过才发回来的密书,内容绝对可靠。咱家不敢夸口说百分之百,却八九不离十。”

    “哦?”谢伯温有些意外道:“北斗司密报?那胶莱水师的请功文书呢?如此大的事,胶莱水师自己是什么说法?”

    魏公公咳嗽了两声,这时候开口道:“听供奉这么一说,咱家倒是想起来了,昨天里却有胶莱水师的奏章到了枢密院,枢密院两使均不在,因此枢密院同知便转承到了陛下这里。只是陛下忙于北疆及江淮一事,尚未来得及顾及。”

    “哦?”至正皇帝闻言,顿时有些不悦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不吭声,还还等着干什么?”

    魏公公赶忙下跪,磕头不止,道:“陛下。您最近日夜cao劳国事,身心疲惫。老奴实在是不忍心啊。难得您昨夜睡下了,您已经两天没合眼了啊!老奴怎么舍得吵到您啊。本想着今日您理政的时候再行禀告,也不迟啊。陛下,您可是咱们大新的定海神针,您要是身体有个好歹,这让天下如何是好啊?”

    一翻话语说的是声情并茂,合情合理,听起来蕴藏着对至正皇帝的nongnong关心。至于是不是他故意瞒报,或者还有什么心思,那就暂时无从知晓了。

    好在至正皇帝现在顾不上这些,他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还不快拿上来?”

    “是,陛下。”

    魏公公说着,很快就从至正皇帝书桌上的奏章堆里取出了一封,毕恭毕敬地递到了至正皇帝手里。

    至正皇帝一目十行,很快地就看完了这封奏章,并示意魏公公传阅给台下的四人。

    李成山看完了之后,摸了摸自己的白须,呵呵笑道:“这算不算瞌睡正好有人送枕头?陛下慧眼如炬,拣拔出的这位田侯还真有几分本事啊!”

    刘尚书也跟着赞叹道:“以五千新兵对一万倭人领衔的海匪,歼敌人数竟比自己兵卒数都多,田侯果真奇才!陆地上的大胜也便罢了,更为难得的是,居然俘虏了倭寇兵船,殊为不易啊。本以为田侯不过是赳赳武夫,以修行名闻天下,哪里知道率军打仗也有两把刷子。陛下慧眼识英雄,‘冠军侯’名副其实!”

    谢伯温冷笑一声道:“如今朝廷多事之秋,北疆,中原哪里不是战火连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为国捐躯的总督都有一位,就不要说指挥使一级了。刘尚书,你如此看好田无期啊?一口一个冠军侯,怎么,你这是打算人如其名,为田无期摇旗呐喊?”

    谢伯温这番话语却是话里有话。原来,这位刘尚书不但祖籍山东行省,而且名字就叫青山。因此,谢伯温才用这事挤兑他。

    刘尚书,也就是刘青山也不恼怒,他给谢伯温行了一礼道:“丞相大人说哪里的话。下官虽然名为青山,也出身山东行省,之前却从未与田侯打过交道。只是田侯走马上任之后,按照枢密院指令为田侯提供了战船图纸,公事公办,如是而已。眼下说起来,下官现在还真挺为自己的名字自豪。我们大新能有一个青山田无期,的确是朝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