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论佛(求追读!!) (第1/1页)
周荣打了个招呼,便随罗恒、王崇阳二人一起进入灵韵寺。 不过不同于之前。 这次他再进寺的目的,就不是为了求佛许愿。 毕竟身旁就有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仙长,自己只要抱紧对方的大腿,又何须求那虚无缥缈的佛缘? 当他们走到寺庙门口的时候,就见一名白须白眉的老僧带着几名小和尚前来迎接。 “澄空见过王施主、周施主。” 老僧双掌合十,向王崇阳和周荣问好。 他年岁很高,皮肤皱巴巴的宛如枯树,虽然消瘦却精神矍铄,一双眸子透着沧桑之意。 “不知这位是?”老僧看向罗恒,出声问道。 王崇阳刚想开口介绍,但立刻就放弃了这种想法,毕竟罗恒就在身边,又何须自己多此一举? “罗恒。”青年温和笑道。 “贫僧澄空,是此处寺庙主持,见过罗施主。” 老僧一边说着,也在一边仔细观察着罗恒的举动。 同时余光注意到王崇阳、周荣二人对这青年暗含敬意的神情,心中不由感到疑惑。 罗恒、罗恒……若是没错,前些天为王都祈雨的道家真修,便姓罗? 瞬间,老僧便有所猜测,对罗恒的态度下意识慎重起来。 灵韵寺的寺庙中央,是一株数人合抱都抱住过来的大树,繁密的树枝上系满了红绳。 “这些红绳是香客们向佛祖祈愿挂上去的。” 澄空对三人说道。 他们又走向主殿。 罗恒看着这里密集的人流,不得不感叹灵韵寺不愧是王都最有名的寺庙,人来人往,摩肩擦踵。 走入主殿之中。 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尊黄金铸就、披着袈裟的垂目佛陀。 佛陀身有三丈高,左右两侧各侍立其他佛像,都是佛经里有名的佛陀。 主殿名唤大雄宝殿。 因此这被供奉在中央的金身佛陀,自然就是释迦牟尼了。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希望佛祖保佑我发大财,金银珠宝数不胜数!过上富家翁的生活!” “阿弥陀佛,希望各路佛祖保佑我官路亨达,有贵人能够赏识我,拉我一把,做到更高的位置上!” “希望佛祖能保佑我儿媳妇生个大胖儿子……” “佛祖啊!请您看在我如此诚恳的份上,保佑我获得长生不老之术,再不济,也要延年益寿啊! 对了,我已经向功德箱里投了足足八两银子,这可是我们家一年省吃俭用才攒下的啊,希望您能让我实现愿望……” “我真的好想杀了我妻子,她虽然和我是青梅竹马,从小彼此相爱。 可她在与我成婚之后竟然与隔壁人家私通,还以为把我瞒在鼓里,觉得我不知道! 我想将这事情捅到官府,但与她私通的jianian夫就是官府衙役,我……唉!” “……” 虽然很多人在许愿声音都非常小,几乎只是动动嘴唇,可对罗恒来说哪怕声音再小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罗恒的耳畔不停传来人们一遍遍念着“阿弥陀佛”,随后许下自己愿望的声音。 他抬眼,望着盘坐高台,双掌合十,面容和蔼的佛陀,微微摇了摇头,随后走出大殿。 王崇阳和周荣见状,没有犹豫,立刻跟上。 待到走至一处莲花池旁,罗恒方才停下脚步,倚着栏杆,就这样看着那一朵朵水上莲花。 王崇阳、周荣二人彼此对视一眼,因为拿不准他的心思,便都没有开口。 但就在这时,澄空却是缓缓走到一旁,苍老的手掌轻碾着菩提,出声道: “世人未断红尘,不净六根,便是如此。” 着老僧微睁眼眸,眼神沧桑却澄澈,看了眼大雄宝殿中进进出出的人们,轻声一叹: “他们看似是在寺中,可实际上仍在自己的心中。” “他们看似是在拜佛,但拜的不是佛,而是心中的欲望。” “阿弥陀佛,凡在红尘,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事万物,尽皆空幻,生灭无常,如同梦幻泡影一样不真实。 只是人们并未理解到这一点罢了。 可叹呐,对于这虚幻的一切,人们却苦苦执着、觅求,殊不知已经误入物欲歧途,生出了心魔业障。 如《佛藏经》言: ‘舍利弗,恶魔于今犹尚隐身,佐助调达,破我法僧,如来大智现在世故,弊魔不能成其大恶。 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入于僧中,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见,为说邪法。’ 又如《大般湼槃经》言: 佛告迦叶:我般湼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坏乱我之正法。 譬如猎师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复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优婆塞优婆夷像,亦复化作须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罗汉身及佛色身。 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无漏身,坏我正法。 其意即世尊于许久前就已料到,未来魔王必然让其魔子魔孙,穿上祂的袈裟,进入祂的庙宇,宣扬祂的魔说,腐化祂的僧徒。 因而,老衲认为,唯有谨遵佛谕,坚守断灭邪欲之心,为此可不惜动用任何手段,方能清净六根,抵御魔王侵入,得享妙处。” 澄空说完,便将目光投向神情平静的罗恒,双掌合十,轻声道: “仙长于此,可有另说作解?” 此言一出,全场皆寂,王崇阳和周荣也下意识屏住呼吸。 他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澄空突然向仙长询问这个问题,可却对罗恒会如何回答非常好奇。 罗恒闻言,露出一抹笑意道: “他们的确进入的不是寺庙,而是他们心中的欲望;拜的也不是佛祖,同样也是欲望。” “但世事万物尽皆空幻,如梦幻泡影般不真实,对此我倒是有别的看法。” 澄空开口,“请仙长告知。” 罗恒点点头,但却转过身,直视着老僧,眼眸深邃: “住持,我虽对佛道了解不深,可也察觉出来,你着相了。” 老僧神情不变,没有回答。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通俗解释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 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 对此,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这种解释,或许会更好。 而不是认为一切皆是虚无……既然万事万物都是虚无,那敢问住持,你所追求、所坚持的,又是否虚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