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决战广宁  (第2/2页)
出动十万人马,攻击广宁和西平堡,争取拿下这两个地方。    现在的辽东军,可以说武装到了牙齿。光是火炮就有二三百门,这一次带出来的火炮就有一百多门,还又是可以用车拉着走的轻便火炮;一万多的遂发枪手,是一个及其恐怖的存在,这些人专门对付建虏的骑兵。这种枪不惧风雨,不用点火,能够快速击发,是骑兵天然的克星。    现在正值严冬,而大明的防寒装备更是无与伦比,相比于建虏那简单的衣着,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更让洪承畴充满信心的是,这几年的交战,确实锻炼出了不少可战之兵。虽然野地浪战尚有不足,但是至少已经有了一合之力,不会刚一接触就被鞑子撵着跑了。    锦衣卫的密报已经送了过来,密报显示代善的两红旗现在已经过了建虏的老巢-赫图阿拉,现在是时候出击了。    洪承畴迅速集合大军,以大凌河守将杜文焕为前锋,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扑被建虏占据的广宁卫。    天启二年的广宁大战中,明军大败,王化贞与熊廷弼退保山海关,自此辽西尽失。    这一次,洪承畴踌躇满志,要一雪前耻,收复广宁。自己手中十万部队,集结在一起,建虏的八旗总兵力也不过十余万人,这一次代善带走两万多,朝鲜的多尔衮手里也有数千,那么皇太极手中的八旗最多也就不过七万,而他还得守沈阳,不可能派出全部的人马。如果皇太极想要包围自己,人马恐怕不够。    洪承畴大军刚刚出动,就被建虏的探子探查到了,在探清楚了洪承畴大军的动向之后,就火速报告给已经秘密前出到西平堡的皇太极。皇太极不愧是是一代人杰,预判出了明军可能会攻击西平堡或者广宁,所以带领八旗倾巢而出,秘密的到达了西平堡附近。    “洪亨九果然会用兵,他将朕的兵力计算的清清楚楚,知道朕仅凭手里的兵力无法吃掉他,所以他才敢堂而皇之的攻击广宁。”皇太极一边看着地图,一边和身后的将领们谈话。    “可是,他还是漏算了两招,其一,他没有算到礼亲王的三万大军正在赶来;其二,他也应该没有算到辽海封冻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此时辽海早已封冻,明朝的海船就无法靠岸,他就指望不上明国通过海上的增援,那么我军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倾尽全力,攻击明军。”    皇太极此时很是高兴,虽然自己失去了范文程这个智囊,但是对自己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一个帝王,绝不可以过多依赖任何一个人。    “令多铎带镶白旗和一万汉军前出广宁,拦住洪承畴,不能使其攻下广宁。令代善带两红旗赶到石柱山,拦住明军的退路;令莽古尔泰带正蓝旗看住大凌河堡,并且阻截有可能增援的明军。朕亲自带两黄旗、镶蓝旗、镶白旗和三万汉军攻击洪承畴的中军!    此战乃举国之战,此战胜,则大清国昌,败,则大清国危,各部都要死力向前,不得懈怠,擅自后退者,斩!    ”    皇太极迅速果断的下达了命令。    众人领命,就连刚刚到达这里才一天多的代善也顾不得一路奔波的疲劳,回营整顿人马,赶往石柱山,打算拦截明军退路。    ......    洪承畴率领大军经过数日行军,来到了距离广宁还有十余里的地方,然后大军开始扎营,休整一日,然后再攻城。    原本大军上空还有用于警戒的飞艇,可是由于漫天的大雾,飞艇根本看不见地面,所以也就失去了警戒的作用,此时的洪承畴,还不知道危险正在一步步的逼近。    “大军前方三里处,发现大量建虏骑兵,有数千人”一个浑身是伤的探子匆匆来报。    “什么?”    前军杜文焕部刚刚扎营,就有探子急急来报。杜文焕大惊,意识到这股人马绝不是广宁城的守军,应该是皇太极派来的援兵。    “马上派人向总督大人禀告!”    情况有变,杜文焕不敢大意,立刻派人向总督洪承畴报告。    杜文焕下令全军立刻备战,此时杜文焕非常想念自己的老搭档赵云达。这漫天的大雾,如果有敌人来攻,可以用火炮先对建虏轰击一番。    可此时的赵云达并不在前军,而在洪承畴的中军。大军扎营,赵云达也立刻开始布置炮位,做好防守的准备。    此时的赵云达,带领的可是一百三十多门火炮,一千多炮手,还有无数的弹药车。火炮分成数个阵地,将整个中军大营严密的保护了起来。    这场大雾来的太过突然,天上的飞艇失去了作用,这让赵云达心里感觉很是不踏实,总有一种危险降临的感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