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古巴比伦⑵ (第1/2页)
飞往北京的航班上,空姐温馨地递上毛毯,感觉像是坐在自己的沙发上,很是惬意。从客舱里往外看,一轮明月把银辉撒在云海之上,一片银白的世界,如同一条银色的路。 郝秋岩在座椅里挺挺身子问:“能猜出航天局会议内容吗?”左海宇闭着眼睛回答:“应该是在月球上建立驻人基地的事儿,美国人把国际组织当自己家了,前些年通过停止发放签证的方式阻止中国国家航天局代表团的参会,小肚鸡肠。美国航天局(NASA)不愿意同我们合作,是因为中国国家航天局是军队身份,迫使中国航天另起炉灶,”郝秋岩说:“美国人总喜欢猜测,国际太空合作是一种趋势。” 左海宇说:“约翰罗格斯登认为,美中太空合作需要最高层推动,“第一步就是白宫与国会合力取消当前对此类合作的不明智限制。中国已成为将公民送入轨道的第三个国家,表现确实不错,但其目前的载人航天仅相当于美国50年前的水平,中国可从美国那里学到很多。从美国的观点来看,与中国太空合作的主要原因是政治上的,而非技术上的。探测太空,光靠一个国家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似乎银河系大多数行星,是那些大的行星周围都有氢气;而恒星的主要成分是氢,所以,恒星是构成行星群的原材料。” 郝秋岩说:“据探测得知: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大约1%,非常干燥,温度低,表面平均温度55℃,水和二氧化碳易冻结。它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遗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水汽(0.03%)组成;也就是说,火星的外围并没有氢气,故成为沙漠星球。改造火星,使温度上升,把冰层里的水分蒸发出来,使大气层形成氢气和氧气,就能改变那里的生态环境。这是基于天文探测,可以说,对生命探测是有帮助的。中国采取稳步推进的方式,下一个是火星了。” 左海宇感觉脸部肌rou有些紧绷,用双手揉揉说:“美国人猜测我们登上月球,是为了采矿,对我们探测火星想法也很多。”郝秋岩说:“国际空间竞争激烈,都是心理作祟,美国人去月球,去火星,只是为了好玩?是美名其曰?” “南极北极都一样,还是分开的好,免得相互干扰。” “合作还是要合作,只是有限度的。美国的火星计划的第三阶段,包括在火星表面和运输飞船中生活和工作,登陆火星在2030年。但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他们的登陆火星时间表,计划在2037年至2050年间以数百亿美元将人类送上火星。” “关于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火星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虽然不一定存在智慧生命,但探测计划旨在探寻地球外是否存在更为低等的生命形式,还将进行类地行星的比较,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形成与演化。” “也许布兰登伯格假说是对的,火星上肯定存在过智慧生物‘火星人’,由于意外原因,使火星人惨遭了灭顶之灾。” “也许不能用纯科学的态度去看问题,火星不仅仅告诉地球人类它的过去,还有地球的今天。” “美国的月球基地在南极点,位于沙克尔顿火山口(ShackletonCrater)边缘;俄罗斯可能在2027年至2032年间,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性基地;我们中国的会在哪里?” “不好说,需要论证,航天局召开这个会议应该就为这事。早前计划2030年登月,2040年建无人月球基地。” 月朗星稀的夜空,坐在客机里会有很多遐想,郝秋岩说:“米棣失踪后,我也做了深刻的反思,以前我的思维有些偏激。地球昆仑文明,环太平洋播化,同属一个地球,我们人类早就是龙凤血脉复杂的混合体了。” “伟大的血脉之源。地球上站满了人,关于月球,我们人类有着丰富的想象。南极是接收最多阳光的地区,有助于基地利用太阳能发电,加上那里蕴藏丰富水源及矿物,可以减轻运行成本。” “这都是优先考虑的,月球背面的电磁坏境非常干净,如果能放个低频射电的频谱仪,天文学家就可以收到更多数据,填补人类的研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