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章:围点打援!  (第1/2页)
    越秀山大营。此地易守难攻,防守严密。更为重要的是背靠广州北城,又有数千精锐战兵驻守,要想攻下此地,不付出一定代价是绝不可能的。而此刻,大营内,来了一支外来兵马。领头的是一名参将,名唤江源。江源本为辽东人,祖上是采参的,万历年间,因当地贪官贪得无厌,逼得不少采参人纷纷逃离。一些人便被鞑子太祖努尔哈赤收留,成为了十足的汉jianian。而江源的爷爷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因只是一名采参人,所以混了几十年,也只当了一名参领,后来因犯事还被革职了。顺治初年,绿营扩建,江源子承父业,也换了个千总。后来,他立了一些战功,再加上一番运作,最终升到了参将。然他这参将没有什么背景,再加上脾气又火爆,得罪了不少人。因而这十几年下来,几乎是升升降降,如今还是一名参将。这不,这次他又因得罪了他的上官,被遣派到了广州,当了南下援军的一名先锋大将。可他这先锋大将仅仅领了一千兵马。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这一千兵马当中,仅仅只有二百马兵,四百步战兵,其余均为“乡勇民壮”。说白了,这就是一支“杂牌军”,被江宁总督郎廷左派遣过来的炮灰。原来,自从接到广州平南王尚可喜的求援信后,郎廷左先是派了严自明这位总兵率军五千南下,此后广州城再次被围,他一面向朝廷奏报,一面又将江源及麾下千余人马给派了过来。之所以郎廷左没有遣派更为精锐的战兵驰援广州,一方面是他不想削弱他麾下辖区的兵力,一方面则是尚可喜毕竟是藩王,要想继续遣派兵力,必须得征得“朝廷”首肯才行。何况,广州危局如何,江宁城不少封疆大吏皆心知肚明,此时明贼势大,谁也不想将手中的精锐兵力白白送到广州去“消耗”。遂而,郎廷左只能将毫无背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江源及麾下兵马遣派过来。江源也深知自己不过就是来探探路,遂而一路都是晃晃悠悠,走得很慢。直到他接到后方的传信使信件,这让他不得不加快了行军速度。原来,这传信使乃是从江宁而来,奉的正是江宁总督郎廷左的命令。信中,郎廷左说朝廷即将派遣钦差大臣前来江宁坐镇。而钦差大臣不是别人,正是洪承畴。此人,江源自是听说过,深知其手段与城府。朝廷既然将他派来,想必对广州战局极其不满意。果然,在信件最后,江宁总督郎廷左对他下了死命令,让其务必尽快率军赶到广州城,还说后续的数万援军也将在十天内赶到。一省总督发了话,不过参将,又没背景的江源哪敢再阳奉阴违,立马就率领麾下一千人马紧赶慢赶,总算是赶到了广州城北城门外。然他见城门之上,大明日月旗高挂,顿时吓得不轻。广州城竟然被攻破了!好在,此后不久,他探得越秀山大营还在。于是,他立刻调转方向,率麾下兵马朝越秀山而来。而就在他进入越秀山大营后不久,又有几支溃兵退入了越秀山大营内。直到平南王尚可喜与广东巡抚卢兴祖等人率军相继退入越秀山大营之后,江源这才确定,广州城确实真被明军彻底占领了。如今也就只有越秀山这座大营还在“朝廷”大军手中。…………身为来援参将,他很快就被召入了帅帐之中。一进入帅帐,他发现此时帅帐内坐了二十多名将领。坐在上方中间的正是平南王尚可喜与广东巡抚卢兴祖二人。作为客军,又只是一名参将,江源只能坐在最末的位置。然待他刚一坐下,就见坐于最上方的尚可喜看了过来,即刻道:“江参将!本王听说洪大学士已至江宁?”“额……回王爷的话,总督大人的信上是这么说的,至于洪大人是否真的已至江宁城,末将就不知道了。”江源没想到尚可喜会询问坐在末位的自己,他愣了一下,定了定神,随即回道。“哦……本王明白了!”尚可喜得到江源的答复后,似乎下了决心。他将目光投向了其他人,而后言道:“本王决定坚守越秀山大营,直至朝廷援军到来!诸位可有不同意见?”“什么!”尚可喜此话一出,在场诸将包括伪清广东巡抚卢兴祖在内,皆都愣住了。“坚守越秀山大营?这……”“王爷!万万不可呀!大营当中虽还有兵马近两万,然士气低落,粮草不足,军械缺乏,最重要的是越秀山虽易守难攻,然却也容易被困住,一旦战败,便将无路可退!”率先开口劝说的乃是杨遇明,他身为广东陆路提督,深谙兵法战道,深知坚守越秀山的弊端所在。“王爷,杨提督所言甚是,越秀山大营虽可坚守,却也是死路,当速速拔营,尽快退往韶州或是南雄才是!”“对!当速速拔营!尽快离开此地,以免被明贼所困!”“不错!当立刻拔营……”…………“够了!诸位无需再劝!本王是绝不会弃营而去的!朝廷援军即将到来!本王若是弃营而逃,又怎能对得起朝廷,何况诸位逃离,朝廷定会将……”就到尚可喜“假惺惺”发话时,突然,一名千总进得帅帐。“报……报!不好了!山下出现大量明军!足足有四五万人之多!”“四五万人?不可能!”这一刻,众将惊呼。对于闯入帅帐的传令兵所言,众将自是不信。据他等所知,明军四路大军加在一起也不过两万多人,这几天攻城下来,至少伤亡了数千人,明贼哪里来的四五万人。“去……下令全营备战!诸位,随本王前往山巅,一探山下明贼底细!”“是……王爷!”此时,在场诸将一听尚可喜这般一说,也不好再言拔营离去之事了。毕竟此时此刻,明贼都已至山下了,想必下山各条要道,应皆被明贼所封死,此时下山,几乎已成不可能。…………事实上,在获悉城内鞑子溃兵悉数逃往越秀山大营后,秦明便组织兵力将越秀山山下的所有下山之路全部给封死了。而张煌言与周全斌也在半个时辰后,率领麾下兵马悉数赶到了北城越秀山附近与秦明汇合。二人与秦明一番细谈后,立刻就商议出了“困守勐攻,围点打援”的作战计划。于是,四路大军除留守的少数兵马,继续清理城内溃兵及把守城门外。剩余的两万大军则悉数来到越秀山山下,将越秀山给团团围住了。数万大军一边在几条下山要道上建立营寨,一边又将山脚下的下山道路给挖断。并在附近布置有伏兵,一旦鞑子下山,必将遭受伏兵勐攻。当然,因时间实在太短,营寨修建的十分粗糙,而越秀山城内方向被挖断的道路也只是挖了一段很浅的沟渠。不过,经过一天一夜的挖掘与修建,越秀山城内与城外几条下山要道口,沟渠皆被扩宽挖深,且还在其沟渠底部布置有竹木陷阱,一旦人与马掉入其中,将非死即伤。而为了以防万一,秦明又下令在沟渠与营寨之间,又修建了数座小型营寨,将下山要道周围区域给彻底封死了。此后两天内,秦明还将军中所有火炮运到了营寨之中,炮口对准了几条要道。可以说,此时越秀山大营内的鞑子已然插翅难飞了。而在这段时间内,越秀山大营内的鞑子也不是没有遣派过精锐战兵下山进行反击。实际上,鞑子不仅派了兵马反击了,且还不止一次。然无一例外,最后的结局都是丢下一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