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我有一个骑砍系统_第一百七十一章:四散逃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一章:四散逃命 (第1/2页)

    开封府的大战落下帷幕后,四散奔逃的“义军”慌不择路,不少直接往南逃,希望能够进入大明所控制的府县,祈求能够获得一线生机。

    然而,为了剿灭这些叛乱,鞑子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将抓获的俘虏一一斩杀,又遣派骑兵堵住了南下的道路,将逃离的残余义军全部绞杀,并焚烧尸体,就连妇孺都不曾放过。

    如此血腥镇压之下,鞑子将各地叛乱,尤其是河南周围的反清力量车低价剿灭了。

    不少未曾参与反清的百姓更是死伤惨重。

    一些当地大户甚至成为了被勒索对象,破财消灾,家破人亡的都有。

    事后,整个河南足足少了三十万户,七十多万人。

    这其中被直接斩杀或间接四亡的足足有五十多万,其他人也纷纷逃离,不少人直接南下进入了大明所控制的区域。

    这其中南直隶是不少百姓最为主要的逃至区域。

    对于这些百姓,邗王张煌言自然以接纳为主。

    不过为了不暴露北伐计划,张煌言只是将逃到南直隶境内的百姓接纳,并未派兵前往北方主动去接受逃离的百姓。

    而鞑子也深知这些百姓的用处,立刻就派兵堵死了逃离的路线。

    这样一来,河南当地的百姓就只能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了。

    不过逃离的百姓还是有的。

    就如何老三一家子。

    他家本王佃户,给一家姓田的当租户,那姓田的大户人家对于佃户还算不错,故而他家原本的生活还算勉强。

    只是随着“叛乱”发生,加上鞑子事后对于普通百姓的盘剥,导致他家不得不逃离家乡。

    正巧大明境内的一些消息传来,说大明境内,官府对于普通百姓还算不错,最重要的是没有战乱,何老三一咬牙,决定带着一家五口人南下。

    他们打算逃到南直隶去,毕竟他们祖上就是苏州人,南下回到祖地也是理所应当的。

    可一路上贼兵如过鲫一般,让何老三一家死了一个儿子,妻子也病逝了。

    一家五口一下子变成了一家三口。

    当他们逃到南直隶境内时,他自己的一条腿都瘸了。

    好在待到他们来到南京城下时,官府已经在城外为他们搭建了窝棚,安排了施舍的粥铺。

    “父亲!父亲快看,是粥铺,吾儿总算能饱餐一顿了,如此粘稠,真是好官府呀!”

    “是呀!大明官府,哦不!朝廷对吾等这些百姓真没的说!”

    “父亲!您腿脚不方便,要不您与章儿在此歇息片刻,吾先为您去取粥?”

    “嗯……别跟人起争执,章儿有父亲看着,无事!”何老三点了点头,应道。

    而就在何老三一家来到城墙脚下时,此时张煌言也身着便装,在一众护卫严密保护之下来到了城外粥棚。

    “王爷,您又何必到此来了,此处安全先不说,万一有瘟疫或是其他,您岂不是……”

    “慌什么?吾就转转,再说不是有这么多护卫吗?”

    张煌言对着手下之人呵斥了一句,便继续视察着。

    事实上,南直隶境内靠近鞑子控制区域,还有许多粥棚,只是那里的粥并未有这般粘稠,勉强只能保证不饿死唯独这里的粥棚,则是在南京城下,张煌言能够看到,手底下的人自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减少施粥的米粮。

    ——

    此

    “出征!”

    随着秦明话音刚落,数百武威营将士连同在前,一身铁甲的杨四顿时齐声道:“不破鞑伮,誓不归还!”

    下一刻,就见各式星宿旗随同日月旗交替,旌旗随风飘扬,大军也随之开拔!

    …………

    与此同时。

    崖州,城东南。

    昌化营、崖州营、临川营共一千二百战兵,五百辅兵,加上临时招募的八百黎兵,共两千五百人皆都聚集于此。

    此时,崖州营守备郑澧一身铁制札甲,头戴尖顶铁盔,领着同样着一身对襟齐腰布面甲的王忠等人站于众将士前。

    他冷冷的扫视了众将士一眼,即刻抽出自身佩刀,大声道:“出征!”

    …………

    龙门岛,港口。

    数十艏战船纷纷升起了船帆,杨彦迪等义师头领各自率领麾下舰船,也随之离开港口,朝着廉州、雷州等沿岸而去。

    而此刻,港口外,一艏渔船上,目睹这一切的船上之人,顿时大惊失色。

    “快……快回钦州,禀告知州大人,就说龙门岛海寇已悉数出动,恐有大举来袭之势……”

    很显然,这艏渔船乃鞑子谍探伪装所成,船上之人皆乃疍民,他等熟悉当地之势。

    而另一边,龙门岛,水寨内。

    一石头砌筑院中。

    后堂书房内。

    此刻桌前,一位中年男子正挥笔书写着什么。

    片刻后,他对着门外道:“来呀!”

    话落,一名壮汉随之步入房中。

    “头领有何吩咐!”

    “且将此信即刻送往南宁府城,让潜藏兄弟务必查清鞑子此次出兵虚实,并按照此信内容行事,记住!绝不可让此信落入鞑子手中,需找可靠兄弟送往……”

    “是……!”

    …………

    琼州府乐会县,博鳌港。

    此地属乐会县博鳌乡,当地居民多疍民。

    据传早在宋末时期,便有大量黄姓疍民居住于此,其先祖黄九公更是因带兵驻守此地,建立哨岗,后称黄楼。

    这日,夜已深。

    海浪拍击着海岸,发出阵阵水花声,而虚空之上,更是毫无月光,仅少许星光。

    博鳌乡,黄楼之上,几人正聚精会神盯着海面。

    而不远处,又有数十人,手握鱼叉等潜藏于一山腰处。

    突然,黄楼之上几人见得外海出现了十数亮点,亮点一闪一闪,颇有规律。

    “来了!”

    黄楼之上,领头年轻人小声呢喃了一句

    而后,他立马转身对身旁两人道:“黄四,黄三,尔二人在此继续盯着,吾这就去向黄老禀告。”

    “黄大哥,且放心,吾等定会一直盯着海面的。”

    “嗯……”

    那年轻人嗯了一声,即刻下得黄楼,朝那数十人潜藏之地匆匆跑去。

    …………

    博鳌港外海之上。

    十数艏舰船已然降下船帆,放下船锚。

    而此刻其中一艏赶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