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六章 将军山,朱元璋造孽啊  (第2/3页)
玩笑的,黑姊虽然在山外读过书,却难改山里女子独有的羞涩。    黑姊调整下情绪,接着讲道,“蓝玉在云南很注重各部落团结和体察民情,不但减免了许多蒙元时期遗留下来的税赋,还组织军民一起兴修道路、桥梁、水利,蓝玉任职的十几年,云南百姓再不受战乱之苦,修生养息,许多原本生活无着落的家庭竟不知不觉有了余粮,更别说那些原本就富裕的户了,因此人们十分爱戴他,尊称他为‘云南王’,那时民间还有一句谚语,‘出蜀入丽江,只识云南王,遍地生黄粱,不认朱元璋!’,就是这句谚语,毁了蓝玉,哎!”    从黑姊的话中,我大概能听出蓝玉死于“功高盖主”,这也与历史符合,前些年有部特别流行书,《明朝那些事儿》,相信很多人是涉猎过的,蓝玉的确在洪武末期被朱元璋赐死,罪名就是谋反,史称“蓝玉案”,最终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九族,老朱,何其狠也!    不过这和将军山、铜炉子有什么关系呢,我不解得看向黑姊,心里期盼着黑姊的答案,黑姊似乎看出我的心思,竟然假装咳嗽两声,就像电视里评书演员似的,拿腔拿调接着说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说完,掸掸衣襟,起身就要走。    我们哪能同意,高蓉赶忙上前拉住她的手,姐妹般撒娇摇晃着,我和老鹏则一脸嗔怒得看着她,那意思,麻溜的说,可别卖关子。    黑姊调皮得笑笑,探过身子把脸凑向我和老鹏,“求求jiejie,jiejie接着给你们讲!”    “怎么跟高蓉一个德行!”我心里琢磨着,没好气说道,“不讲拉倒,村里这么多人,没你还听不成个故事了!”    “叫板是不是!”黑姊掐住腰,瞪起眼睛。    我和老鹏假装将头转向一侧,几个老人看我们有说有笑的样子,早已笑得前仰后合。    “接下去的故事,我说吧!”杨阿伯放下烟袋,捻灭烟锅里的余火,缓缓说道,方才还在嬉笑打闹的我们几人瞬间安静下来,凑向杨阿伯身旁。    “先说铜炉子,你们都知道宣德炉吧!”    “嗯!”我们点点头。    “暹罗红铜烧制的,也是咱这里出了铜炉子之后,我听考古队的人讲的,才知道还有个宣德炉。其实咱这铜炉子也是用暹罗红铜烧的,比那宣德炉可早了几十年!    话说蓝玉收复云南时,与安南国打过一场大仗,虽然胜了,但是胜得十分艰苦,损失近万士兵,为什么呢,就因为安南国士兵用的武器比咱的硬,硬得多,和咱的兵器对砍,简直就像切豆腐一般,其用的就是当时含铜量最高的暹罗红铜。    战后,蓝玉将缴获的长矛、大刀及自己所见呈报朱元璋,朱元璋阅后大喜,指示蓝玉大批量采购暹罗红铜,用于武器和礼器铸造,蓝玉不敢耽误,自洪武十年始,不惜重金采购暹罗铜,并从暹罗、安南、吴哥聘请工匠,在云南本地铸造兵器和祭祀礼器,源源不断输送南京及西蒙战场,兵工厂就设在与安南最近的将军山,那时还取苗音,叫‘朗达山’,意为村寨附近很高的山。”    “哦!后来呢?为什么朗达山要改名为将军山?”我忍不住插口问道。    “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将军山的由来!”杨阿伯放下烟袋,深邃的目光望向布满星辰的天空,接着说道。    “好日子过了十来年,朝廷要召蓝玉回京任职,可蓝玉当年带来的士兵,多数已在本地安了家,走不得,云南百姓爱戴蓝玉,怕来了新官儿,又过回从前暗无天日的苦日子,不答应,蓝玉就硬顶着没走,朝廷也没多加怪罪。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场风波过去的时候,洪武二十三年春,朝廷突然发来一道指令,着蓝玉即日进京述职,由于事发毫无征兆,蓝玉身边亲信的文官、武将都劝他不要去,朱元璋正清肃武班底,为朱标继位扫清障碍,李善长、朱亮祖、周德兴都难逃处死厄运,蓝玉在云南深受百姓拥戴,呼声之高满朝皆知,朝廷几次打算换土司都没能换成,别是‘功高盖主’,朱元璋起了杀心,想借此置蓝玉于死地。    可蓝玉却不以为然,并对属下拍着胸脯保证,他追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多年,战王保保,平妥欢帖木儿,历尽千辛万苦才打下大明江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老朱不会不念旧情的,此去定能平安归来,正好也借进京述职的机会为云南多筹粮饷,以提防安南,于是不顾众人劝阻,只带几个随从便踏上进京路程。    谁知真让众人说中了,三个月后,新的云南土司带着官印、文书到云南,并当着一众文武官员的面儿宣布,蓝玉已因谋反被处以剥皮实草,诛九族,为稳定民心,还宣布云南所有在职官员,无论之前与蓝玉有什么瓜葛、情谊,只要归顺朝廷,一概既往不咎,如仍执迷不悟,重蹈蓝玉覆辙,对抗朝廷,一律处死,绝不留情!    初闻噩耗,人人自危,多数人为了自保、活命,苟延向朝廷乞怜!    只有蓝玉亲信的十一卫忠心不变,他们依靠朗达山积聚的武器,组织起近万人的军队,企图推翻土司统治,云南自治,谁知竟中途走漏了风声,朝廷不声不响从贵州、湖南等地调十余万精兵镇压,起义军且战且退,最终被包围在了朗达山。    听老辈儿说,朝廷见劝降无果,干脆把义军,还有从云南各地抓掳来拥护蓝玉的官员、百姓逼上山顶,放火烧山,大火烧了几天几夜,那哭爹喊娘的惨叫声震彻山谷,几千条人命啊,哎!”杨阿伯说到这儿叹一口气,眼里满是惊恐。    “那您的祖辈,还有黑姊的祖辈是?”我的意思是说如何活下来的,却没敢说出口。    “逃出来的呗!”杨阿伯熟练得续上烟丝,阿嬷麻利得点上火,这几十年相濡以沫才有的默契,真是羡煞我们几个年轻人,“为防止有活口逃出来”,阿伯接着说道,“镇压的部队在火灭后又把山围了十多天才撤去,我们的祖辈靠吃死人rou和树皮活了下来,逃往山外!又过了几年,朝廷早忘了这档子事儿,我们的祖辈又聚拢到这个死里逃生的地方,并把朗达山改名将军山,以纪念蓝玉和死在山上的兄弟们,一辈儿一辈儿传承下来,世代守护着!”    “哦!”听完故事,我们不约而同望向远方的大山,黑夜里,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