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少年成长日记_第020章 采访与台北观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20章 采访与台北观光 (第2/2页)

金马奖’,能说说你的看法么?”

    陈真下意识看看刘得华,想故技重施,将“刘天王”推上前线。但不凑巧的是,此时刘得华还在回答问题,无暇他顾;如果用“拖”字诀,会表现的不够尊重记者。

    硬着头皮,陈真表明自身态度,希望记者们直接去问杜淇峰与周星池,毕竟其他人不管说什么都是臆测;

    而且陈真还指望,能继续跟杜sir混饭吃,所以就更加不敢乱讲。

    “这届‘金马奖’内地影视从业者异军突起,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这问题在香江、台岛是时下热门。

    因为之前被香江与台岛,所熟知的内地演员,都是动作巨星,人气跟地位全靠一拳一脚打拼出来,真功夫、硬实力做不得假,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

    现在内地忽然涌现出一众演技派,冷不防的让香江与台岛很意外。

    “这是今天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

    “现在我回答不出来,因为我没有到内地工作过,不了解那边的具体情况,不敢妄加断言。”

    “但评委会经过筛选给予提名,我想你们可以翻翻,之前他们的解释发言,说不定会有所帮助。”

    陈真手心微潮,耍无赖的回答方式再现江湖。约定好的三个问题结束,刘得华与陈真同诸位记者告别,带着他们的祝福走出临时采访区。

    在候机大厅,陈真打电话给郑伊建,跟他讲确实有记者采访,同时认赌服输,等到台岛后请客吃饭。

    郑伊建与任达桦,于昨天晚上已经抵达花莲,等陈真9点45分落地,他俩会到花莲机场相迎,然后撇开有活动的“刘天王”,三人利用两天时间去台北观光游玩。

    ……

    “花莲与香港的气温差不多,看来我帅气的厚外套,终究不会登场。”

    花莲翰品酒店,陈真将行李放置妥当,与霍文希、助理小哥讲过拜拜,便急匆匆的同郑伊建与任达桦出发冲向台北。

    仨人格外放松,因为获不获奖无所谓,所以单纯将这次“金马之行”当作旅游。

    踏出车站,仨人并没有选择热门推荐,而是在任达桦,这位隐藏极深的文艺中年导游下,准备漫步于街巷。

    青田街,中午阳光的浓度正好,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地面,日治时期曾是台北帝国大学教授的宿舍区,绿荫大道和古木参天提醒着岁月的流转。

    沿着车水马龙的金山南路走,在二段203巷往内转,风景变幻,大片的日式宿舍群,仿佛电影里的场景一般,房子没有围墙,仅以七里香作为绿篱。

    陈真麻烦偶遇的粉丝,在充满生机的七里香下,为自己、郑伊建与任达桦合影。

    三人骑着租来的自行车,从热闹的汀州路转弯,经过五彩斑斓的涂鸦街,来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弯弯曲曲的小径,沿途是绿色林荫,古老破败的旧宅,依山势而建,起起伏伏,错落有致。

    临近傍晚时,终于来到陈真最期待的地方,牯岭街。

    了解这里是通过一部电影,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主演是张镇。

    陈真三人推车缓步进入,孕育台北文学与电影的地方。

    在通讯还不发达的时代,文人sao客、剧本作家与书店商社,都齐聚在城南牯岭街到厦门街一带,台北极富盛名的学术期刊《文学杂志》、《现代文学》都在此诞生。

    牯岭街60巷到65巷,城南绿带从植物园,蔓延至日式宿舍区,枝桠翻过围墙固执地开花结果,长成片片绿荫,巷内锈迹斑斑的栅栏、晾衣晒被的庭院、售卖杂物的小店,还残留着当年的生活气息。

    在郑伊建与任达桦,诧异的眼神中,陈真在此地拍摄好多照片留念,他甚至还打听《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取景地点。

    “那部电影很好看?”郑伊建向任达桦问道,二人看着同粉丝合影的陈真。

    “无聊的人才会觉得好看。”任达桦的笑容包含很多讯息,郑伊建撇撇嘴。

    “取车出发,去吃东西,带你们到宝藏之地。”任达桦揽着陈真与郑伊建。

    信义路永康街,不似夜市那般嬉闹繁华,却也遍布着台北风味的美食小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