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三章 会变蛇的胡姬 (第2/2页)
胡姬愿意走的。 “所以,她并不情愿!” 常继祖终于是聪明了一把。 朱允熥左臂撑着右手,手掌虚掩口鼻:“或是被逼无奈,或是另有承诺。但不论如何,也称不上视死如归。而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可以钻的空子。” 说完之后,朱允熥侧目看了一眼大概是在再次发现真相后,重重呼吸的常继祖。 他只是笑了笑,便再次看向那重重帷幔之后。 在那帷幔后。 那道纤细的当真像是一条蛇的倩影,已经是翩翩站起。 这个胡姬也像是蛇一样,走动之间肩头不动,好似真的是在游走一样。 一道一道的帷幔被掀开。 终于。 在周围无数的百姓欢呼声中,脸上带着一块欲拒还迎般半透明丝巾的胡姬,顶着半张脸的彩绘,终于是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她真的像是一条美人蛇,浑身都是软骨一样的出现在台前。 低沉神秘的乐声响起。 朱允熥只见眼前的视线,正在渐渐变得模糊起来。 “蛇!” “蛇!” “美人蛇!” “……” “真的变了!” “……” 在一片模糊的视野里,朱允熥只听周围的人群中,再次爆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朱允熥目光冷冷的从台上移开,看向身边的表兄弟常继祖。 只见常继祖此刻已经是一副痴男的模样。 微微张开的嘴巴。 朱允熥发誓,这厮的嘴角已经有口水在流出来了。 常继祖的双眼也已经发直。 他的脑袋,明明还在脖子上,却已经是摇摇晃晃像是没了骨头一样。 朱允熥微微一叹,轻轻摇头。 事情到这里,就已经很明显了。 他缓缓举起右臂。 衣袖滑下,露出始终被他藏在衣袖下的短火铳。 这把火铳已经不是最开始的那把。 是张二工他们在不断的改良之后,最终确定的一个型号,同时预计将会在不久之后,大规模配发给明军千户官及以上级别的武将作为最后一道防身措施。 火铳整体更加的短小。 但威力,却也更加的强大。 同样,再也不是单发子弹。 而是创造性的用一根还较为原始的弹簧,在扳机下面增加了三发备用弹,可以通过一个机关快速换弹。 当火铳暴漏出来的时候。 台上的那名胡姬,明显愣了一下。 朱允熥却是沉默不语,已然是将火铳握在手中。 食指压在扳机上。 只需要很小的一点力量。 嘭! 一道巨大的枪声,在游乐场上响起。 瞬间。 所有的欢呼和乐声,都消失不见。 人群在短暂的诧异之后,表现出了慌乱。 而离着朱允熥最近的常继祖,更是猛的一个抽搐,浑身一颤。 但他的双眼却已经恢复了清明。 伸出一只手,紧紧的堵住靠近朱允熥一侧的耳朵。 朱允熥冷笑一声。 手中握着火铳,快速的换上一发弹药,便放下手臂,枪口指地。 而他也已经是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台上,站在那名面色镇定,但眼底却已经流露出慌张的胡姬面前。 嘭! 又是一声巨响,在游乐场的上空响起。 常继祖将手中发射完的讯号响炮丢在地上,带着两名同样恢复过来的禁军官兵,冲到了台上,三人成阵,在朱允熥身后和左右夹击台上的胡姬。 “锦衣卫办案。” 只是一句话,不用常继祖驱赶人群。 周围在接连两道巨响中恢复过来的百姓们,已经是抱着满怀好奇,匆匆的撤离此处。 而在更远处,大队兵马的脚步声传来。 朱允熥一步步的压进面前的胡姬,两人之间已经近在咫尺。 朱允熥只是稍稍低头,就能看到胡姬脖下那片凸起的雪白。 因为脸上丝巾的阻挡,加之半张脸的彩绘,胡姬此刻的表情很难分辨。 但朱允熥还是看出了对方眼底的慌乱和不知所措。 朱允熥微微一笑,抬起左手。 食指贴在了胡姬的耳垂上。 手指肚子刚刚触碰到的时候,胡姬便是浑身一颤,却似乎是明白朱允熥的身份必不简单,人却是不敢动弹半分。 朱允熥手指开始轻轻的滑动,勾住胡姬脸上丝巾的边缘。 轻轻一挑。 阻挡了胡姬半张脸的丝巾,便如同一片薄纸缓缓落下,飘落在地。 而这时候,朱允熥也总算是看清了对方的面容。 高挑的鼻梁下,是一张小巧带着唇珠的红唇。 嘴唇上还有几个颜色稍深一些,却在渐渐恢复正常的痕迹。 这大概是之前,这名胡姬在通过咬住嘴唇让自己保持镇定的方式。 朱允熥淡淡一笑。 右手也默默抬起。 枪口。 抵在了胡姬那细腻不曾有半分褶皱的下巴上。 枪口触碰到的一瞬间。 胡姬嗓子里发出一道宛如猫儿的呻吟声,脸颊也微微上台,顷刻间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也已经满是冤屈,水汪汪的似是将要泪下。 这就是一个媚到了骨子里的胡姬。 朱允熥冷哼了一声:“你们,现在已经马踏大马士革的玫瑰花园了吗?” 胡姬又是浑身一颤,眼底露出更加明显的慌乱。 朱允熥笑笑,摇了摇头:“嗯,大概还要些时日。今年,你们的主要精力,是在德里苏丹国方向。按照我朝的情报,要不了多久你们国内就能收到前线的消息,前线大军攻进德里苏丹国的国度德里。只不过……” 这样一个正在成长为东至印度,西至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的庞大中东帝国,并不会存在多久。 漫长的岁月史书中,也不多几页记载。 而这份记载的根源,也不过是一个被东方神秘国度,大明覆灭了的旧日王朝的一个逃往贵族罢了。 在妄图复兴蒙古帝国的过程中,因为试图东征,重新回到中原,伴随着开创者的逝世,而徒然终止。 随后,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分崩离析。 朱允熥充满讥讽的冷笑着。 “可是你们总是记不住,在西方那边土地上,一个突然兴起的王国。无一例外的,纷纷倒在了不知天高地厚的东征路上。” ……………… 月票推荐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