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前尘似梦 (第1/3页)
那是一片云雾缭绕的山林,一处山崖边上躺着一个少年,这少年容貌清秀,看年龄只有十四五岁,此时他双目紧闭,似是昏迷不醒。 也不知过了多久,少年渐渐醒来,一脸茫然的他缓缓坐起身来,望向远方,眼中露出了思索之色。 少年坐在原地想了许久,但什么也想不起来,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在此地,就如同一张白纸。 夕阳西斜,天空中落霞漫天,瑰丽非常;山林中云雾缭绕,飘渺变幻,少年望着此地的美景,不觉呆了,此时他不再纠结那些想不起来的事情,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景色。 不知不觉间过了一夜,少年有些饿了,便起身离开了山崖,漫无目的地朝山林外走去,也不知走了多远,少年遇到了一个担着两捆柴的中年樵夫。 少年大喜,走向那樵夫,不假思索地问道:“大叔,你可认得我是谁吗?” 这个问题颇为奇怪,樵夫不禁一愣,顺口答道:“小兄弟,我不认识你啊。” 少年一阵失望,但还是对中年樵夫躬身行礼,道:“谢谢大叔。” 樵夫看这少年眉清目秀,恭敬有礼,顿时心生好感,关心道:“小兄弟,你可是遇到了什么事吗?有什么大叔可以帮你的?” 少年正要推辞,可他的肚子却不争气地叫了起来。少年脸都红了,很有些不好意思。 樵夫见此情形,不由得哈哈大笑,他拍了拍少年肩膀,说道:“看来小兄弟是饿了,要是小兄弟不嫌弃,就去我家吃顿便饭吧!” 少年一听有饭吃,便一口答应了下来,对着樵夫连声称谢。 二人一同下山,途中少年说起了他的事。 得知这眉清目秀的少年居然记忆全失,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了,樵夫很是同情,他跟少年说起,他们所在的这山名叫青竹山,因盛产青竹而得名,而他自己姓李,住在山下的李家村。 下山之后,少年在樵夫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不大的村庄,正是李家村。 樵夫将少年带到家中,对他是好生招待,虽然都是些粗茶淡饭,但少年吃的很是香甜。 少年快吃完时,樵夫家的一间屋内走出一位头发花白、面有病容的老妇人,樵夫见那老妇人出来,急忙上前搀扶,关切道:“娘,您还病着,怎么起来了?” 老妇人看了看少年,微笑道:“家里来了客人,我当然要出来好好招待人家。这孩子是……?” 樵夫将老妇人扶到一旁,低声说起了少年的遭遇。 老妇人听完,对少年的怜悯之心大盛,她走到少年身旁,一脸慈祥地说道:“孩子,你要是没有什么去处,就在我家住下吧。”话刚说完,便不由得咳嗽了几声。 少年本要推辞,可听到老妇人咳嗽,再一看老妇人脸色,他脑中忽然想起了一些东西,顺口便向老妇人问道:“婆婆,您得病是否已有数月?此病可是因风邪犯肺引起的咳症?” 樵夫一惊,这少年说的分毫不差,他三个月前带着母亲去镇上看郎中时,那郎中便是这么说的。只是母亲这病都治了三个月了,还是时好时坏的。 此时,少年居然能一口说出母亲的病症,樵夫自然是既惊讶又奇怪,便下意识地问道:“小兄弟,你懂医术?” 少年有些迷茫,但还是点了点头,说道:“我好像确实懂一点医术,但我记不得这医术是跟谁学的?怎么学的?” 他此刻看见老妇人病色沉重,也不再回想这医术是怎么来,对老妇人说道:“婆婆,您能让我切一切脉吗?” 老妇人点头答应。 少年接下来依照脑中所记的医术对老妇人诊断一番,查明了病因,借樵夫家的纸笔开了一副药方,很是自信地对樵夫说道:“大叔,您按此方抓药,婆婆的病半月之内必能好转。” 樵夫初时是有些不信的,这少年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纵然懂医,又能有多高明?他怎敢让自己的母亲来试! 但那老妇人却想着,自己这病治了这么久都不见大好,就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眼前这孩子着实讨人喜欢,他既然如此自信,那么试一试也无妨。 老妇人催促樵夫去买药,樵夫拗不过,只能听从。 就这样,老妇人吃着少年开的药,少年也暂时住了下来,不时地为老妇人诊病。 过了十日,老妇人的病竟然真如少年所言,好了大半,精神面貌也与十日之前判若两人。 樵夫见着他娘一天好过一天,欣喜异常,对少年是千恩万谢。 李家村并不大,少年治好老妇人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村庄。 人食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病了自然要请郎中治病,可这李家村只是一个小村庄,村里没有郎中。 村民病了,若是不严重,那便硬抗着;若是严重了,就只能走上百十里的路去最近的小镇,才可以找到郎中治病,着实不便的很。 如今,村民知道了樵夫家里住着一位会治病的少年,自然不会再舍近求远,谁有病了便去找那少年。 神奇的是,那少年医术好像很是高明,除了一些绝症以外,每次都能将病人治好。 如此一来,少年自然成了村里的香饽饽,再加上少年的性情温和有礼,村里人都很喜欢他,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小大夫”,若不是他年纪还小,只怕都有人上门说亲了。 少年在村里待了几个月,觉得应该去寻找自己的身世,便向樵夫一家告辞离去。 樵夫一家乃至整个李家村都很不舍,但谁也没有阻拦少年,而是给他凑了些盘缠,直将他送到了村口,才与他分别。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少年走遍了方圆几百里内的城镇村舍,可遗憾的是,有关他身世的线索竟然一丁点也没有,仿佛他这个人是凭空冒出来的。 好在少年本性豁达,心想既然找不到,或许是天意如此,又何必强求?于是他又回到了李家村。 村里人见少年归来,都很高兴,大大的庆祝了一番,并邀请少年留在村里,只是少年不喜人多,婉拒了村民,说他只想去青竹山中居住,青竹山离李家村不远,村民也就同意了。 少年在青竹山中寻了一处清静之地,请村民帮忙,就地取材,搭了一间竹屋以供居住。 此地离李家村不足十里,村里人找他看病,自然比去百里外的镇上方便许多。 少年在青竹山住下来后,觉得自己应该有个名字,想起他当日从那处山崖醒来时,周围云雾深锁,浑不知身在何处,那是他最初的记忆,便给自己取名……“云深”。 云深接下来的日子过的很是安逸,他时常在青竹山中采药,又在自己竹屋边开辟了一块药圃,种了不少药草,还时不时地托村民去镇上给他带一些书籍。 书籍自然以医书为主,当然也有一些话本故事,其中讲了许多爱恨情仇、江湖侠义、乃至神鬼精怪、修仙得道等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书云深都很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