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一章 登个基称个帝(求月票!)  (第1/3页)
    ,干宋    …    李存的出兵条件传回到东京汴梁城了。    乍一看,赵佶愤怒无比!    割地!    赔款!    和亲!    简直是丧权辱国!    可仔细想想,赵佶又觉得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首先,割地并非真正的割地,只是用来交换燕云十六州罢了。    至于赔款,也不能说是赔款,谁打仗不需要钱,大宋王朝自己去收复燕云十六州难道就不需要钱吗?    大宋王朝目前在宋辽边界可是有上百万大军。    每天单单是粮草辎重的消耗,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更重要的是,河北那里亏空得实在是太厉害了。    这使得,那上百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全都得从别的地方运送,花费实在是太高了。    这么说吧,自从童贯率兵北上巡关到现在,花费都已经超过两千万缗了。    不信你自己算。    据时任三司使的蔡襄计算,英宗初,全国禁军、厢兵共一百一十八万余人,需支出养兵费用每年四千八百万缗,平均下来,每人每年约四十缗,平均到每个月上,就是每人每月差不多三点三缗。    一百万大军,北上巡边这四个月,单单是军饷就快一千五百万缗了。    关键,现在是战时,别管前线打赢了,还是打输了,开销都非常大。    就拿上次那一败来说,单是抚恤金、丧葬费什么的,赵佶就拿出来了数百万缗。    这也正常,试问,有什么是比打仗更费钱的?    大宋王朝这两年的仗打下来,蔡京给大宋王朝攒下来的那点家底,真是全部都打空了。    相比较来说,李贼只跟他赵佶要一千万缗,还自备兵甲战马船只粮草辎重,并且死伤都不用他赵佶负责,真的挺良心的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李贼只要金银。    这稍稍有点麻烦。    当然,这个麻烦是指,赵佶不动用封椿库的情况下,若是赵佶肯动用封椿库,这件事就变得简单了。    按说,这也算是为大宋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是符合启动封椿库的条件的。    可赵佶却不愿意为此动用封椿库。    这除了因为赵佶个人心理很别扭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封椿库其实已经不是专门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设置的了,它已经演变成了大宋王朝最后的应急资金,一旦动用了,就意味着大宋王朝将没有任何应急能力了。    至于和亲一事,跟赵佶预料的差不多,李贼并不积极。    所以,这条可以不用着急考虑,甚至不用考虑。    而先给李贼秦岭-淮河以南五路和暂借胶东半岛给李贼?    如果可以,赵佶肯定不愿意先给此五路和暂借胶东半岛给李贼。    可就像李贼自己所说的那样和吴敏所想象的那样,赵佶不先给李贼此五路,李贼难道就不能自取了吗?    最后的区别大概也就是,李贼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秦岭-淮河以南五路,还是能得一个被打碎了的秦岭-淮河以南五路。    这对李贼有区别,可对大宋王朝的区别大吗?    是。    在此五路给李贼造成一些麻烦,肯定会影响李贼的发展。    可这么做,大宋王朝难道就没有成本吗?    还是那话,打仗是需要钱的。    而大宋王朝现在是真没钱了。    再说李贼借胶东半岛。    赵佶不想借。    可别的条件都答应了,还能再差借胶东半岛给李贼吗?    现在,赵佶所有的期望都是,李贼能够北上跟辽国和金国互耗,让大宋王朝渔翁得利。    不然,叫李贼再安稳发展几年,大宋王朝必定被李贼所灭。    为了大宋王朝的那一线生机,李贼要什么,他赵佶就给什么,只要李贼肯北上跟辽国和金国相互放血就行。    忍过这一波,等李贼、辽国、金国拼得三败俱伤,这天下还是他赵佶的,吃了他赵佶的,给他赵佶吐出来,拿了他赵佶的,给他赵佶还回来。    说来说去,对赵佶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缺钱,别的咬咬牙,都好说。    赵佶将王黼找来,问王黼:“李邦彦和吴敏跟李贼谈得条件,爱卿怎么看?”    王黼已经从梁师成那里得知,赵佶准备答应李存提出来的全部条件了。    所以王黼顺着赵佶的意思说:“大国交锋,不可看一时一地得失,当计深远,臣以为,只要能令李贼率大军北上与契丹、女真鹬蚌相争,我大宋未尝不可做出一些让步,以暂失部分疆土换取最终的胜利,未尝不失为明智之举。”    见王黼也同意,赵佶决定,回头就下一道严厉的诏令:妄议朝廷驱狼逐虎之计者,必罚无赦!    这两天关于是否应该拿秦岭-淮河以南五路疆土换取李存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大宋王朝的官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支持这驱狼逐虎之计,觉得这是救国良策。    有人反对这驱狼逐虎之计,觉得这是与虎谋皮。    还有人主张,将宋辽边境的上百万大军撤回来,与李贼死战到底。    更有激进者,认为大宋王朝可以向辽金借兵来打李贼,与李贼不死不休。    王黼觉得,这么乱糟糟的激烈辩论,有可能会打草惊蛇,更有可能会扰乱军心和民心,应该尽快做出决定,然后下一道严令,统一思想。    赵佶觉得王黼说得很有道理,如今他已经做出了决定,那这个严令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