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穿越的英宗_第十七章 瓦剌人来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瓦剌人来了 (第2/2页)

够使,也算是一种变向的支持开战吧。“真是个老滑头。”朱祁镇指了指王佐笑骂道。

    “那其他诸位呢?”朱祁镇要的可不是这种怪外抹角的态度,“他必须要一个人出来,给出一个能够说服所有人的理由。”

    “陛下,臣翰林院侍讲徐珵,反对出兵。”这是一个身材矮小,还有些发福的人站出来。

    “哦?那你说说,为什么要反对?”朱祁镇没料到为什么他会反对,而且他总觉得徐珵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陛下,诸位同僚,昨日某夜观天象,发现天狼星弱,此乃不宜起杀伐之兆,况且大同城坚,瓦剌部不过二万余寇,怎会破大同坚城,微臣以为可遣一使,先以礼劝之,若其不为我所动,仍要犯边,则以大同之固以足使瓦剌止步,何须朝廷以大军起杀伐呢?”徐珵的发言完了。

    朱祁镇还没有开口,就听到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荒谬,何其的荒谬,陛下,臣兵部侍郎,于谦有一言。”原来那人便是于谦,只见他满脸气愤,走出队列,声音如钟开口道。

    “徐大人,你口口声声说天象示意不该轻起大军,然则,若天下之事皆以星象为准,要人何用,汝可知,昔周武王于牧野所占,乃为大凶,然武王亦起兵伐纣,得为周之八百年基业,故事在人为,岂可因天象而废乎?而且此次瓦剌犯边,我朝廷大军以有道伐其无义,可谓名正而言顺,若此次不战,则我大明必被异族所轻,寇则连年不断,每每犯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若可以雷霆之手段,伐其无道,则可宣我大明之兵威,且此乃为太祖,太宗,宣宗之故法,岂可不尊,如此则寇必胆寒,则我边境可得安宁矣。陛下,臣斗胆请陛下应诛敢言非战者。”

    于谦一篇大论完成,一众大臣,有的点头,有的冷汗直冒,比如徐珵,这时工部尚书王卺,石璞,礼部尚书胡濙,吏部尚书王直,刑部尚书金濂,还有御史院的右都御史陈镒也都站出来表态明确支持出兵。

    朱祁镇一看形势大好,就开口了“徐珵,你暂且先去南京吧,暂任南京礼部主事一职。”朱祁镇先是给徐珵了一个安排,这个徐珵他也想起来了就是那个在原本北京保卫战时主张南迁的人,朱祁镇知道这个人虽然心胸狭窄但是也还算是有些本事,最起码在治理黄河上还是有些用的,所以暂时决定把它放到南京先晾一晾。

    然后,他又确定了这次出不出兵的讨论的结果,“兵部尚书邝埜,朕命你即可发文书给三千营,调集精锐骑兵三万,马上出发去大同,同时王佐,准备粮草辎重一并随军押至大同,于谦,朕看你如此信誓旦旦的主张战,朕就给你这个机会,兵部侍郎于谦,兹任你为巡边御史,加挂御史院左都御史,即刻启程至大同,全权负责大同御边之事,授王命旗牌,五品以下准先斩后奏,朕要你用一场大胜来证明朕没有看错你。其余的就交给你们几个协商了,退朝吧。”

    朱祁镇盖棺定论了,就起身,在百官的恭送声中离开了奉天殿。

    朱祁镇离了奉天殿就回到了乾清宫,这时,他发现刘牧也在这等着他,“陛下,龙江造船厂那边的人来了。”朱祁镇一听瞬间来了精神,这意味着他心心念念的大军舰终于可以见到影子了。

    “快,把人给朕带过来,另外把朕画的那几幅战舰的草图拿来。”朱祁镇一边把朝服脱下换成便服,一边对刘牧说。

    不一会一个叫杨帆的人就被带进了乾清宫,“陛下,这就是龙江宝船厂的工部员外郎杨帆。”刘牧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人的名字。

    朱祁镇看着眼前这个中年人询问道,“说说你们龙江船厂现在的情况。”

    “回陛下,现在船厂一共有五千料的大宝船十艘,还有一些主走内河航运一千料,五百料的湖船共计三十多艘。”料在古代是一种容量单位。五千料,相当于现在排水量2500多吨。朱祁镇估摸了一下,毕竟已经停止下西洋二十多年了,原先的宝船也都是永乐年间造的了,这时的船都是木制的,经常出海,船底会有藤壶寄生,大大缩减了船只的使用寿命。

    “嗯,还行,那你们船厂的干船坞,有多深?”

    “大概有十六丈深,有一百六十丈宽。”这里的一丈大约是31.3厘米,也就是说这个船坞能造吃水在五米以下的船只。这个数据基本上已经很好了,但是朱祁镇知道,他想要的在未来几个世纪都流行的盖伦船吃水基本在八米左右,当然为什么盖伦船的吨位跟宝船差不多但是吃水却要深一点呢,因为宝船是平底船,在内河,河水较浅的地方也可以通行,但是盖伦船是尖底,基本只能在海上或者比较深的河道跑,不过朱祁镇还是挺开心的,能造差不多吨位的宝船,那证明盖伦船也可以造,毕竟盖伦船要直到16世纪才流行起来,如果此时能把盖伦船造出来,在面对西方诸国时,就可以在船的性能层面占到极大的优势,这就足以弥补大明在一些方面的不足。

    “陛下,你要的图。”这时,刘牧也把图拿回来了,朱祁镇则是直接拿过来递给了杨帆,“看看,这样的船你们能不能造?”

    杨帆也看了看朱祁镇给的图纸,他发现这是一艘大型横帆船,有两层甲板,而且是船艏是尖的,船尾是方形的,整个船将船楼和船体相结合,而且船尾明显要高一点在船艏还有一根斜桅。

    杨帆皱了皱眉头,“陛下这种船的话他的船身结构估计比较复杂,您这只给了一个外观,说实话也不太好造,但是如果给我们些时间,我们可以攻克这些难关,另外这幅图我最好可以带走,这艘船的船底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平底或者尖底,而是前尖后平,所以龙骨的铺设要比宝船有难度,不过这艘船只从感觉上无论在cao纵还是速度,肯定要比宝船好一些,其他的一时臣也不知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