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二爷_第二章 危机时刻(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危机时刻(2) (第2/4页)

我大秦将士每顿都可以吃得饱。”

    此时,关内侯在坐上惺惺地说:“纵然兵力尚可一战,但章邯已经投降了项羽,如今我大秦没有良将,谁可以指挥作战啊。”

    关内侯的话点出了一个致命问题,公卿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才发现这大殿之上原来都是一水的文臣,武将要么跟着章邯出征走了,要么就被赵高踢出了关键位置。

    可能是怕我下不来台,子婴在此刻站了出来,恭恭敬敬跪在地上:“臣子婴,愿意即刻领兵,前往崤关退敌。”

    虽然秦国历史不乏丞相带兵作战的先例,但子婴刚当上丞相就要求领兵出去作战,这还是出乎了很多人意料。

    “万万不可,丞相此时需要整顿朝政,城乡不可以离开咸阳。”一位大臣马上出言阻止。

    然而,他没想到这句话瞬间居然惹怒了子婴,子婴回头训斥道:“放肆,咸阳离不开的是陛下、大秦也离不开陛下,子婴身为人臣,死即死而,心里只谨记要为皇帝陛下尽忠。”

    子婴的话,让我很感动。但正如此前约定的那样,子婴出征已经是私下里定好了的事情,于是我并没有阻止,而是当堂同意了他的请求。

    天时、地利、人和,我的布局还差最后一步。

    “昨晚一场大火,让阿房宫毁于一旦,幸得众人全力扑救,才控制住了火势,没有让它蔓延开来。”我叹了一口气,瘫坐在龙椅上:“想必诸位也已经知道了,昨晚阿房宫突然失火,巍峨宫殿,尽成焦土。朕甚为惶恐,一夜未眠,朕心里害怕,难道这是天帝要惩罚朕吗?请太卜、太史,两位大人。”

    一声令下,太卜甘农、太史杜庭起身走了出来,跪在地上,异口同声:“臣在。”

    按照约定好的表演程序,我对他们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昨晚阿房宫大火,人心浮动,请两位爱卿,寻察天象,卜筮一番,看看大秦国运如何,算算秦军此战是否能胜?”

    甘农、杜庭应承一声之后,便开始按照昨晚所约,向诸位公卿大臣,云山雾绕地说些天意、命数之类的话,加上他俩的神情惟妙惟肖,说的话虽然玄之又玄,却也煞有其事。

    甘农举着龟甲说,两条纹路如贼势般汹汹,却仍被一条深沟阻挡,此为吉兆。

    杜庭说,是夜,阿房宫起火,只见营室宿也暗淡无光,意味着皇权此时正被阴霾笼罩,阿房宫起火即是天帝示警,告诉大秦皇帝,有人威胁皇权,同时也是天帝惩戒,警告皇帝要勤政,勿要奢靡。

    听到杜庭一番说辞,我忙问:“照爱卿所说,朕这篇亲笔所撰的‘罪己诏’,正贴合了天意?”

    “是的,陛下,陛下这篇‘罪己诏’感人肺腑,情真意切,天帝定能感到陛下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的决心。”

    听到杜庭的话,我大喊一声:“好,天帝要朕勤勉,朕便不可违背。朕今日第三个谕令,停修阿房宫!停修大秦关内所有劳民伤财的工程,使民还家休养生息,如有从军者,朕赏其武器、甲胄,如能立功,加倍封赏。”

    越说越激动,我站了起来,郑重地对着公卿大臣们说:

    “大秦危难,朕不敢贪图安逸享乐,朕希望诸位爱卿能与朕一起,共克时艰,等天下再次安定,诸位皆是大秦功勋之臣,青史留名。”此时此刻,我摆出一幅视死如归的姿态,眼神坚定,精神刚毅。

    “臣等遵命,大秦万年,陛下万年!”山呼声再次响起。

    基本战略确定后,所有决策的执行就能相继围绕展开。

    这次朝会,相当于让已经休克了三年的大秦中枢,再次恢复了跳动,让大秦战车再次开动,发出了震耳的隆隆声,即将从咸阳传至整个关中。

    经过这次朝会,我算是看明白了。

    在如今这秦国朝堂中,原六国出身的公卿大臣和那些儒生博士,都是骑墙派,势头不对,便可像叔孙通一样,拔腿就走。而我现在可以仰赖的,只有子婴、关内侯所代表的赢氏宗族和老秦人。

    可能是之前思考过,子婴非常详细的在朝堂上,讲了他对战事的安排,非常详细,哪个大臣负责征兵,哪个大臣负责武器、战车,哪个大臣负责辎重后勤,都安排的妥妥帖帖。

    只不过,这些背负重要使命的大臣,有一多半都是老秦人。

    其实这一点无可厚非,和平时期,皇帝还可以照顾各方势力,均衡的安排人员,但战时,所有的要害部门都要用皇帝自己身边可靠的人。

    将所有事安排好之后,子婴回过头,向我问询:“请问陛下,如此这般安排,可以吗?”

    我笑笑回答:“丞相安排甚为妥帖。”说着,我从身上取下了秦公宝剑:“即日起,丞相子婴可带行‘内史’之职,统领咸阳各处兵马。”说完,我亲自走下御座。

    子婴见状,连忙全身匍匐跪到了地上。

    “朕,特赐汝秦公剑,卿持此剑,如朕亲临,如有胆敢违卿之令者,当即便斩,无需知会朕。”我单手持剑,子婴恭恭敬敬的双手接过来,心怀感激,高声回应:“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可能是脑袋一时短路,我此刻竟然想起了我高中军训时的场景,于是用更大的声音对子婴喊:“大声点,朕听不见!”

    子婴被我一激,用几乎耗费了肺部所有空气的声调:“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朝上所有公卿大臣也被吓醒,纷纷高声山呼:“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将士用命,必有封赏,我想起了韩生之前跟我说的话:“诸位直管各自尽责,此战功成之后,曾经立过功的,还有在此后新立功的,朕一并封爵犒赏!”

    “吾皇万年!大秦万年!”

    此时,我把子婴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用满怀感激的眼神看着他:“朕与大秦,就拜托丞相了。”子婴没有说什么,只是眼含泪光的看着我,点点头。

    诸事都已经安排妥帖,我回到御座,大手一挥:“散朝!”

    说完,旁边的乐手再次鸣奏起乐器,众位大臣随着这大秦礼曲,再次跪伏下去,礼送大秦二世皇帝慢慢走出大殿。

    等我被宫人们前呼后拥地送回寝宫,在一群侍女七手八脚的为我脱下皇帝龙袍之后,此刻,只穿着贴身薄衣的我,才在秋天的阵阵凉风中感到些许放松。

    韩谈知道我昨夜整夜未眠,于是早早就吩咐宫人、侍女各自散去,拉下寝宫的窗帘,让我睡上一会儿。

    “陛下,连着忙了两天,睡会吧。”韩谈说。

    我点点头应了一声,随即躺到了寝宫的床上,翻身裹起一层薄被,刚闭上眼,一件事却又让我再次警醒,忙问韩谈:“白亨,找到了吗?”

    可能是刚才忙,韩谈也没有计较这件事,回答道:“一直没找到,我这就再安排人去找。”

    我心里犯嘀咕,三番四次的找不着,白亨难道人间蒸发了?

    就在我满脑子狐疑的时候,寝宫门外传来了宫人的声音:

    “启奏陛下,关内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