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回溪  (第2/2页)
本不答话,上去就是一阵棍棒伺候,两人多日没有好好进食过,身体本就虚弱,棍棒落下时,只能哭爹喊娘,再无他法。    小优在学堂门口,左右没有见到他俩,正焦躁之间,突听村子里鼓噪起来,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便起身赶往村里去了。    .........    这边,在两个保正的带领下,已经把重八和疤瘌文五花大绑,押向了村社处,村社有一大场院,场院内长有一棵百年槐木,众人七手八脚,非常熟练地将二人捆住,悬于树下,棍仗伺候,再等问话。    小优一步赶到,见二人悬于绿荫之下,就知有事,便跨步挡住在众人前面,细问详情。    重八就喊到:“神人,救我,神人,救我。”    一个副保正就怒问小优:“你是何人,为何替这贼人说话。”    小优就连连摆手:“误会,误会,各位乡邻,我等是过路落难之人,这是我的两个兄弟,如有冒犯,还烦请高抬贵手。”    呵呵!原来跟贼人是一伙的,马上拿下!    众人立刻围着小优,就要把绳子勒头套住,然后,一起悬在大树之下,棍棒伺候。    正争执之际,突然几个乡兵簇拥着一人走来,此人三十多岁,面色瑞朗,神情端庄,留有三道细须,眼神锐利聚神。    “来了,来了,枫林先生来了。”有人说到。    就见这枫林先生走过来,看了看树上悬起的两人,又看了看小优,然后拱手说到:“本人是回溪村枫林学堂先生朱升,敢问客官从何而来?”    有人插话:“枫林先生,什么客官,是些贼人,偷咱们的萝卜茄子的。”    小优也拱手:“枫林先生,我等确实是过路人,前往武当山寻访,不料冒犯了贵地,还望海涵。”    “哦。”朱升捻着胡须仔细地打量了小优一番,又看了看树上的重八和疤瘌文:“敢问壮士,去往武当山,寻访何人?”    疤瘌文从上面喊到:“找那张三丰张仙人,让他教于我们法术,变出狮子老虎,吓死你们。”    乡兵们不以为然地哈哈大笑。    一村人上前欲要说话,朱升摆手制止:“那既然如此,就来我学堂一叙,可否?”    走时,又回头跟一保正说到:“如今天下大乱,我们几村连保,只防义军sao扰,切不可对路人滥用武力,小题大做。”    .........    学堂不大,却颇有意趣,草木葱郁,墨香氤氲,走得进来,便觉是另外一丛天地,这枫林先生浣手上茶,从容不迫,一一落座,主客之间,便叙话道来。    这朱升早年求学于几位本村和邻村先生,天资聪颖,过目不忘,经史子集,样样拿手,求得过秀才,之后,便坐馆教学,伴以务农,气质里带有一种知天晓地之后的豁达和从容。    “方才听几位说到,要前去武当山寻访,不知道要寻的什么?防得什么?”枫林先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我们这个兄弟将来是皇帝的命,我怎么也得是个大将军,所以,我们要去求得法术,打下这天下,取得富贵。”    疤瘌文一边拱手一边献媚地看向重八说到。    “哈哈哈哈。”枫林先生笑了起来。    小优就正色说到:“枫林先生,我们确实是求取张仙人帮助的,因为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头绪,我这位兄弟,是朱重八,将来真是皇帝之命。”    朱重八开始正襟危坐,眼睛咕噜一转,偷偷窥视枫林先生。    枫林先生捻着胡须,看了重八一会儿,沉吟良久,然后对着重八说到:“既然你们有这求取江山之意,我敢问这位重八先生,这取得天下,有哪些条件要具备?”    朱重八听闻此言,脸憋得通红,过了一会儿才说到:“那当然是兵多将广啦,这样,才能打败别人,取得江山。”    枫林先生默然不语,只伸出三个手指头。    疤瘌文:“什么意思,枫林先生,您是说只要我们三个人就行吗?”    小优说:“莫不是说要有三个因素?”    枫林先生赞许地点点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也。”    重八激动地抱起拳头:“仔细说来。”    枫林先生:“看这天时,这当今朝廷,战马弯刀锐利,治理国家嘛,照猫画虎,形像神不像,没有学得我汉人文化的精髓,内部政变不断,叔侄相争,兄弟相残,你来我往,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加之水患不断,天灾频频,这才引得到处是义军。”    小优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此为天时。”    枫林先生继续说道:“就拿这前期废除科举,裙带关系任命官员,民怨沸腾,即便是后期开了科举,蒙古族、色目人的考题容易,汉族人的考题难,汉族士子人数众多却只有一半名额,这一点我深有感受。”    重八就问:“依先生之见,这朝廷还能撑多久。”    枫林先生摇了摇头:“贪婪无度,横征暴敛,义军遍地,也是扑灭了东边扑西边,疲于奔命,可以说已经是积重难返,回天乏力,这天时嘛,现在就是最佳时机。”    重八转脸看了看小优,眼中带光。    枫林先生就转身从箱子里取出一张地图来,“哗”地一下铺到了桌子上,三个人伸头望去,但见是一张详细的元朝地图,上面星星点点。    枫林先生指着图说到:“至正十一年爆发的红巾军大起义,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起于颍州,是韩山童,刘福通;一支起于蕲、黄,领导人是徐寿辉、彭莹玉,剩下的是萧县芝麻李、南阳布王三、荆樊孟海马、濠州郭子兴,南方则有浙东方国珍和泰州张士诚的起义。”    三人没有想到一个教书先生对目前形势分析如此透彻,不由得将佩服的目光投向了朱升。    一时间,只听得见众人的呼吸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