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节 山村 (第2/2页)
了下来,后来老头死了村里人就把他留下养大了。他平时就沉默寡言,但是村子里打枪最准的一个,传说曾经一枪双鸟,这一事迹在本地就是传奇,会传颂百年的,而我却一直替那两只凑巧飞到一起,又凑巧被一枪蒙下来的倒霉的鸟感到悲哀。据说打那以后孙二娃更沉默了,好像沉默才是一个传奇人物该有的风范一样,我也是后来想起,他和姓查的倒经常在一起交流一下打猎的心得,鬼才知道一个浙江人和一个山西人能交流什么打猎的经验,但是姓查的跟我们不大合群,也就随他去了。但孙二娃为人朴实、忠厚,很受村里人的尊敬,他常年在这周围几百里的山里,不是放养就是打猎,对这片山非常熟悉,所以赵老倌对他也很放心。 我们三个没有枪,只有叉子和捕网,这也使我们这几个在村子里都快憋出病来的人很开心了,按当时的心情,这趟出去哪怕是让我们几个随便打杂跑腿都行。一开始的几天狩猎还是不错的,捕到的主要是兔子,每天都有几十只,都被负责运输的立刻送下了山。到了第四天,我们在一个猎户们叫做天鸡岭的地方驻扎了下来,一开始听到天鸡岭这个名字我就感觉不伦不类,怎么听着都不像是山、陕一带常用的山名,而且这里根本没有什么鸡也没有像鸡的山头,据猎户们说连关于野鸡的传说都没有,不过当地人倒没觉得有什么怪异说是打老几辈起就这么叫了,鸡虽然没有这地方倒盛产兔子,满地都是兔子洞,一不留神就会踩到洞里崴伤脚。可打我们到的这天起就一只兔子都没见到过,山坡上到处都是空荡荡的兔子洞,使这山坡看起来破破烂烂的。让人感觉不带有一丝生气。 往年从这里能抓到不少兔子补充村民们冬天的饭桌,是村民很重要的一个过冬依仗,所以打到猎物的多少,对于村民过冬是比较重要的。孙二娃也感到不对,脸沉得吓人,傍晚召集几个常参加狩猎的猎户合计也没弄出个所以然,只是叮嘱大家都要小心一些,至于小心什么,看其他人脸色应该是都知道的。狩猎队气氛比较压抑,天一黑留了两个守夜就早早的都睡了,临睡前我看到孙二娃很郑重的跟两个守夜的嘀咕着,似乎告诉他们不能马虎大意,当时略感奇怪,因为这里的山上并没有猛兽,听说狼是有的,但是对狩猎队来说根本不是威胁,不至于这么郑重。我们仨和一个村民睡一个帐篷,这种情况下也没心情聊天,明天一早还要赶到另一座山去看看,所以都赶紧的睡下了。但是总感觉安排和我们睡在一个帐篷里的那个村民眼神有点躲躲闪闪,怎么看都像是来监视我们的,不过当天太累了,也太兴奋,根本没有心思去观察别人。 大约十点多,我因为饭后喝了不少水被憋醒了出去小解。天气已经挺凉了,我披着衣服闭着眼睛对着山沟就解开了裤子,随着脚步声,李援朝也打着哈欠站到了我身边,一样闭着眼解开裤子。解完手打了个寒颤跟李援朝说了声:“我先回去了”,就转身往回走。 “哎,拔一袋再回去睡吧”。 我们进村前,就从县城一人买了根旱烟袋,村里没卷烟,旱烟叶子还是有的。我想了想,转回来掏出旱烟袋去盛烟叶,而李援朝刚掏出烟袋装进烟丝,还没装好,忽然前面大约十多米处一个低矮的影子一闪而没。“老郑,是兔子”,李援朝忽然兴奋起来,二话不说把烟袋在烟包里手忙脚乱的磕了磕往怀里一掖,勒了勒腰带就冲了出去,我一愣,回头看了看火堆旁的守夜人,两人太劳累了,看来已经把孙二娃的叮嘱扔到了脑后,靠在火堆边上打上盹了,我犹豫了一下也就跟了下去。李援朝在前面一蹦一蹦的跑着,我喊道:“小心兔子窝”,这时候要是踩进兔子窝几乎百分之百骨折。李援朝没有答话,只是往前跳着跑,眼瞅着转过一个山脚他忽然站住了, “怎么样?兔子呢?” 我气喘吁吁的追了过去。 “不见了,这里肯定有兔子窝,赶紧找找好明天领着他们一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