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节 奈河  (第2/2页)
种很诡异的东西,是一种很沉的水,它是液体,但是千万年也不会流动,历经冲刷以后形态与普通的泉水全无二至,但是它会具有一些很奇异的特性,就是如果有人在它的上面看,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的话就会产生幻觉,奇特的是这种幻觉并不是去照出倒影的人才会产生,而是方圆较大的一个范围内的所有人都会产生幻觉,至于幻化出什么,那就不一定了,但一定是自己心目中最恐怖的那个形象。    想解开它也非常简单,就是不去看幻化出来的那些东西,闭上眼用清水淋透就可以了,前提是在淋清水之前的二十息之内,一定不能看由自己心中幻化出来的东西,否则就永远解不开了,非常危险的,但是因为这个东西很罕见,三叔爷就当故事随口一说,但是也幸亏这东西很稀奇,所以郑岩就记住了,它的名字,叫做:奈何水。    郑岩以前问过三叔奈河水只是名字这样叫,还是它真的是“奈河”的水,三叔就给他专门讲过,其实奈河有阴阳两条,阳间奈河在泰安,其发源于泰山位于泰山西麓,沿山势而下进入泰安城将TA市一分两半,世传是死灵的界河。其实很多中国人早就已经遗忘掉了,在上古时代泰山是人鬼神三界的分界线,山顶的南天门是仙界,山下是人界,而地下就是地狱,华夏人逝去以后魂魄都会归于泰山,《后汉书·乌桓传》:“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岱山也“,所以泰山才是中国人的地狱,泰山是地狱的观点在于古人认为泰山主人生死,酆都是地狱的观点在于东汉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以后的道教杜撰,后来佛教盛行,其中的十八层地狱等概念被引入酆都,逐渐形成了目前大众认知中的地狱,而地狱位于泰山的华夏本土传说渐渐消失,同时因为历代帝王的封禅导致角色的转化,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华夏文化中的地狱是位于泰山了,但是奈河这条河的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三叔没有说过的是:狩灵对这个传说专门论证了很多年,历代都有人去专门调查,但是从没发现过一点蛛丝马迹,之所以一直有人去查,是因为很多事情证明着泰山的不同之处:位于泰山西麓的肥城千年桃园,出产最灵验的桃木剑,天下无出其右;泰山整个山脉从无鬼怪传闻,即使偶有流传,也被验证是无稽之谈;泰山石具有极强辟邪作用,片石可保一家平安;奈河水水性居然至阳,对所有灵体都有克制作用;明朝时的一个首领曾经拘了一个白僵去泰山,死活不过奈河,强行拖过去以后立刻灰飞烟灭了。因此组织里对泰山很重视,清朝中期各种灵体大爆发,光魃就同时出了四个,狩灵的人在围剿时出错遇到难以抵御的危险,生死之际就都逃向泰山,过了奈河的没有一个再有危险,因此有一阵时间每个外勤的标配都有一块泰山石和一瓶奈河水。    但是阴奈河就不一样了,它没有固定的地方会四处游走,想找到它难如登天,所以组织内几千年来就记载过一次,但这一次就证明了它的存在以及奇异的特性。它水性至阴,善摄人魂魄,只是从水面照一下就会对魂魄产生影响,导致各种幻像的产生,一旦落入水中,除非有人在第一时间及时救出否则绝无幸免,即使这样也会对魂魄产生很大的影响,大病三年是一定的。    而且郑岩当时问过三叔,世上真的有阴间奈河吗?三叔意味深长的说:狩灵几千年的历史典籍查遍了也没有人去过地狱,最接近的是宋末狩灵的一个拾骨大成的高手携带的一本笔记本里面记录过一些晦涩难明的东西,经研究很可能与地狱有关,但是这人身负重伤,强提一口气回来的,回来后一句话没来得及说就死了,那本笔记本很短的时间内就消失了也没几个人再见过,只是就此事件做了个记录。最后三叔说:其实用反证的方法是可以论证一些常规手段无法证明的东西,世上万事皆有其理,有阴必有阳,阴阳必相生,且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因此,应该是真的有一条至阴奈河存在的,至于它是否与地狱有关就不清楚了,除非找到那本笔记本并看明白里面的含义,可那个笔记本元初就遗失了再也没有人看到过,当时的首领看过以后没有透露一丝有用信息,只是从那以后大量人员被培训耐寒能力,是那种极其耐严寒的人才能选中,感觉需要在零下几十度生存一年才能通过,后来选出了六个人被派出去一路向北了,再也没有消息。    郑岩觉得这件事确实透着诡异,一直没人证实过至阴奈河的存在,那关于奈河存于水底的传闻,以及奈河水的特性是怎么传出来的?按照郑岩刚才的亲身验证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个缸里的水就是阴奈河的水,自己本应该拿一点回去做实验,可惜没有合适的工具,阴奈河水的特性之一就是离开河流就失效,变成普通清水,所以那个缸肯定有特殊之处才能储存阴奈河水。    这里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至于三叔说的那个笔记本不见了,鬼才信,小刀在组织里看到过狩灵晋朝的记录,这么多年的资料都能完整保存下来,说明狩灵的实力太神秘强大了,而如此重要的笔记本无端的就没了,估计三叔都不信。    狩灵里一定还有更多的秘密,郑岩和猴子衣服拧的差不多了起步往门口走,手提灯举处,那个贞子就站在身前不远处!    这次郑岩和猴子同时喊了一声:“啊”!    郑岩伸手将铜镜举起来,铜镜第一时间就发出了嗡嗡声,同时发出了白色的光芒,但是这光芒洁白柔和并呈一道光柱射向前方,这个贞子并没有躲避白光,但是被白光照的身上冒起了烟,她似乎此时才醒悟过来笨拙的躲避着白光,但并没有退却,反而蹒跚着边躲避边靠前走近,稍近一点郑岩才看出来,她并非贞子的形象,虽然她穿了一身白色的袍子,但是袍子式样更像是古代少数民族女性服饰,脚上穿了一双翘头尖靴,郑岩一眼就看出是刚才在城门口大门缝下露出的那双靴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