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干五  (第1/2页)
    例:求乙卯日17:30的干支?    解:时支=(17 1)÷2-1=8=酉,时干=乙×2 酉=2×2 8=12,个位=2,2=乙,故17:30干支为乙酉    例:求戊午日0:50、10:50、22:05、23:49干支?    解:0:50——时支=0/2-1=-1=子,时干=戊*2 子=5*2-1=9=壬    10:50——时支=10/2-1=4=巳,时干=戊*2 巳=10 4=14,4=丁    22:05——时支=22/2-1=10=亥,时干=戊*2 亥=10 10=20,0=癸    23:49——时支=(23 1)/2-1=11=子,时干=戊*2 子=5*2 11=21,个位=1=甲    (注:23:49未到24点,是夜子时,仍属今天,用今天日干戊)    例:求甲子日0:20和23:40干支?    解:0:20——时支=0/2-1=-1=子(晨子),时干=甲×2 子=1×2-1=1=甲    23:40——时支=(23 1)/2-1=11=子(夜子),时干=甲×2 子=1×2 11=13,个位=3=丙    推算公元前年干,公元前年支    ①公元前年干公式:公元前年干=8-公元前年个位数(个位为9,8-9=-1,加10,-1 10=9=壬)    ②公元前年支公式:公元前a年支=12×N-a 8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5年干支?    解:前22年干=8-2=6=己,前22年支=12×2-22 8=10=亥,前22年为己亥年    前155年干=8-5=3=丙,前155年支=12×13-155 8=1 8=9=戌,前155年为丙戌年    除法:    公历纪年在时间维的标度是均匀的,而干支纪年在时间维上是不均匀的。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已知公历年份,求对应干支    公元后的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得到的余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再除以0.083得到的是地支。    公元前的年份的计算方法:先用大于所求年份的60的倍数减去所求年份(的绝对值),然后再减去2;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得到的余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再除以0.083得到的是地支。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此方法的根据是公元4年为甲子年(没有公元0年)。    计算例1: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计算其干支。    解:(184-3)/10=18.1,余数为1,故天干为甲(1为甲,2为乙…癸为0);    (184-3)/12=15.083,0.083/0.083=1,故地支为子(1为子,2为丑…10为酉,11为戌,0为亥)。    因此,公元184年为甲子年,所以黄巾起义时在官府门前都贴有“甲子”字条,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计算例2:计算公元2042年的干支。    解:(2042-3)/10=203.9,余数为9,故天干为壬;    (2042-3)÷12=169.916,0.916÷0.083=11,故地支为戌。    因此,公元2042年为壬戌年。    计算例3: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计算其干支。    解:60×10-551-2=47,47÷10=4.7,余数为7,故天干为庚;    47÷12=3.916,0.916÷0.083=11,故地支为戌。    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    推算年份    由于天干地支每60年一循环,所以不能直接根据干支计算对应的年份数值。但是可以根据干支计算出对应于60年中的第几年,从而进一步推算。    设x为天干对应的次序,甲-癸依次为1-10;y为地支对应的次序,子-亥依次为1-12.那么对应次序z的计算公式为:    z=6x-5y,    如果为负,可再加60。    其计算根据是同余方程:z≡x(mod10),z≡y(mod12),x≡y(mod2),解得z≡36x 25y(mod60),进一步化简即得。    中国近代史中许多历史事件均以天干地支纪年为基础进行命名如:辛酉政变就在1861,甲午战争就在1894年,戊戌变法就在1898年,辛丑条约就在19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