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十五 一夜鱼龙舞(中)(4k)  (第2/2页)
变,鼓点起,每一条彩虹带尽头的光晕里,都有一位位姿态优雅的丽人的身影,随着由远及近,从模糊逐渐变得清晰。    舞娘们内着深衣,外穿绕襟裙袍,扬起羽袖,臂披霞帔,踩着升腾的云气踮脚走来。    一行七人,一共七行。七七四十九位美人站稳队列,伴着奏乐齐齐起舞。    黄唐磕着瓜子,津津有味地看着,瞥了眼刘怺,只见后者目光飘忽,意兴阑珊。    黄唐笑了笑,把不要吃的蜜饯推到刘怺手边:“刘统领兴致不高啊,莫非是看不上这些姑娘?”    刘怺咬了口蜜饯,皱了皱眉,似乎觉得甜过头了,转而拿起茶盏:“这花魁大选看着热闹,每年一办还是为了来搜刮银子,多看几回就不新鲜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黄掌柜处理好酒楼的,一年半载赚的钱买个红人绰绰有余。”    黄唐一竖大拇指:“刘统领是明白人啊。这样看来,今年的花魁大热萧酥暖吹得高,其实也就是个胭脂俗粉,最后还是会成为哪个世家子弟的玩物。可惜盘下白鹭酒楼耗费不少,老夫怕是没那个余钱。”    闻言,刘怺端着茶盏的手微微用力,咳嗽了一下。    黄唐关切道:“怎么了?”    “没事,只是方才的蜜饯有些腻,想喝口茶接接腻,不料呛了一下!”    刘怺合上茶盏,话锋一转:“昨夜和黄掌柜一道去崔家的方铮,不知黄掌柜还记得?”    “哦,当然记得,脑子有点……挺伶俐的一小伙子,年纪轻轻修为不俗,未来可期!不愧是惟扬材士的青年才俊!”    “黄掌柜还有印象,那太好了。方铮从崔府回来后,性子不知为何变得有些孤僻,崔家人让我来问问黄掌柜。黄掌柜能替在下解惑吗?”    “可能和崔家人打斗时被打坏了脑子,忘了怎么出剑,等他什么时候重新记起来就好了。”    “黄掌柜真会开玩笑。”    黄唐摇了摇头,思索片刻,还是补了句:“机缘巧合,是福是祸,全在个人。”    刘怺若有所思,拱拱手道:“那就承黄掌柜吉言了。”    “算不上,”黄唐又摇了摇头,指了指斜前下方的某个角落,“你看,崔家人也来凑热闹了。”    刘怺垂目望去。    最矮的虹桥上可没有他们这样的屏风隔间,都是只交了入场要求最低的花茶钱的客人,就在长凳上排排坐,有时甚至要互相挤一挤。    一个胖大和尚似乎来迟了,飞似的窜上虹桥,硬是挤开已经落座的客人,一屁股坐上去占了两个屁股的地方。    面对前来劝阻的酒保,胖大和尚掏出手里的一张票证,在酒保面前挥舞。    黄唐咦了一声,转头问道:“那是什么?交了花茶费,给的不是一封名帖和一个领花吗?”    刘怺统领的惟扬材士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根本利益不同,明里暗里和崔家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交锋,布在崔家上面的情报眼线自然不少。    刘怺看了一眼,无奈解释道:    “黄掌柜应该知道,这花魁大选可不仅仅是今夜,前面已经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造势。比如十里春风各家青楼共办的花报,就会在花魁大选前,紧急推出几期特别期刊,刊登大选相关的花间趣闻,分析各大花芙娘子的胜选形势等。    在报纸末就会附上一张小票,用来比选各大花芙娘子的百姓前期支持率。买了花报的百姓就可以将小票撕下,填好选项投到十里春风共办的茶铺酒肆。这项比选的结果会影响各位花芙娘子在今夜的出场顺序。而投票超过一千份的人就会收到那样一份票证,可以用来代替今夜的花茶费。    崔家二公子崔桓不是被十里春风写进黑名单里了吗。那小子来不了现场,为了表示自己的支持,一口气买了三万份。”    寻常的旬报也就两钱一份,按月包更能便宜一钱,五钱包月。而十里春风所办花报的这个特别期刊,一份就要卖十二钱,几乎相当于穷苦人家一家三口一天的生活费。    三万份,差不多等于三百多两银子。    黄唐含糊不清的嘀咕了句:“这韭菜真好割,为啥我当年赔了呢,下辈子再试试。”    刘怺没听清黄唐上字吞下字的小声嘀咕,接着说道:“那秃子估计就是崔抚之弟,崔拯。崔拯其实并不修禅,只是青年后就开始谢顶,干脆扮作僧人。但由于崔拯至今都不曾婚娶,这僧人身份就越传越真。”    “那这个崔拯真正走的是哪条修行路?”    “农家。”    “哦?”    黄唐略有些诧异。    大道三千,不拘一格。凡是突破上境,就能开一己之路,成一家之言。当今大争之世,诸子百家争鸣,有如此惊才艳艳者,也不在少数。    百家之中,以道、儒、禅三家最为强盛。道家三大道派、儒家经纬文道、禅宗两系佛法,都曾诞生过横压一世的第四境。    而诸如武道,上境就是止境武夫,全天下屈指可数,成体系的修行路更是只到中境为止。但由于武道出过半个第四境,而且不问血脉,不问慧根,人人可如龙,天下的武夫随便抓一把,就能超过除了儒生墨者外其他任意一家的数量。    更多的流派,则在发展过程中衰落隐世,甚至衰亡断绝,湮没于历史的尘埃,或是将其中精神融入其他学派。    农家虽称不上当世显学,但也保持着一股可观的社会势力,不像大多数后继者寥寥的修行路,前路迷茫而且天赋要求严苛,时刻面临着倒退甚至断绝的风险。    崔拯身为农家子弟,恪守信条,平日里几乎不用崔家名号,住也是与三两同好,居住在城外自宅,深居简出,名声不响。    因此一旁被一屁股挤了个踉跄的人没认出崔拯,只当是不知道哪来的野和尚,没好气地骂道:“你个和尚好不正经,跑来凑什么热闹!快去念你的经!”    崔拯没有解释身份的误会,似乎早已习以为常,只是屁股就像扎了根,纹丝不动,定如泰山,一扬脖子理直气壮道:“老子好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