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让朕来把握 (第1/2页)
万历八年三月十五已酉,太常寺奏请,行亲祭先农坛礼。 亲耕耤田,祭先农,这是大明重视农耕,万历皇帝朱翊钧当然准许。 十五一早,朝中百官勋贵,齐至先农坛,礼部尚书徐学谟主持祭祀大典。 大学生张居正牵着牛,万历皇帝朱翊钧扶着犁,礼部尚书撒种,还有官员浇水。 朱翊钧拿着锄头,这皇帝用的锄头,还真是金的,只不过镀一层金,不然这么大的锄头,都是金的太重,拿不动。 朱翊钧也想像《雍正王朝》里,雍正给种田老汉赐官,重视农耕,同时敲打朝中的官员,提倡节俭。 一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是,他不能做,这场秀要是做出来,就表示他关心朝政,这会让很多人不安。 很多官员不希望皇帝cao心朝政,万历皇帝就是一个象征,就像《万历十五年》中一样,他就像神佛一样,受文武百官朝贺。 先农坛后世还在,这一路回去挺远的,象车在前面开路,万历皇帝朱翊钧出宫,声势浩大,沿途百姓围观,锦衣卫穿着礼服维持安全。 朱翊钧坐在龙辇内,前面有六匹白马拉车,这些白马一点杂毛没有,都是锦衣卫养的好马。 前面的大象也是锦衣卫养的,校尉掌卤簿、伞盖、金鼓、旗帜,到了大明门,也就到了皇宫,上面有解缙题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到大明门前,朱翊钧下龙辇,坐上玉辇,就是下马车坐轿子,回头看去,三十二人抬轿子,非常醒目。 朱翊钧问张诚:“这个轿子谁的?” “张阁的。” 朱翊钧没有说话,这张居正也太高调了,他这个皇帝的玉辇才三十六人抬,这张居正居然敢用三十二人抬的轿子,这是想当第二皇帝吗? 走到午门,过了金水桥,皇极殿也就是金銮殿,这座宫殿十分巨大,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 永乐时名为奉天殿,也就是奉天靖难,后来被烧毁重建,再烧再重建,明嘉靖朝重建改名皇极殿。 朱翊钧接受文武百官朝贺,这龙椅一点不舒服,他坐在帷幔后面,都看不清官员。 这帷幔就像古代皇帝戴的冠冕,不让别人看清,他也看不清别人。 特么的!电视剧都是骗人的,这上朝有帷幔挡着,不能面对面说话。 朱翊钧好像前世在网上看过,名字叫《徐显卿宦迹图》,上面就画着万历皇帝举经筵,年轻的万历皇帝坐在帷幔后面,也看不清样貌。 回到乾清宫,朱翊钧问陈矩:“朕为什么要做帷幔后面?” “皇爷,这叫运筹帷幄。” “天威不可测,大朝会上千人,其中还有六、七品的小官,皇爷的天颜,怎么可以让他们看到。” “运筹帷幄不是行军打仗吗?”朱翊钧笑着说:“朕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陈矩伺候着朱翊钧,给他按肩膀:“这是汉高祖刘邦曰,他是皇帝,只有皇帝能运筹帷幄,将军怎么敢用帷幔,这可是死罪!” 朱翊钧真学识才浅,不如陈矩这个太监,不过太监文化水平很高,他们从小就在内书堂读书,翰林院教这些太监。 这些内书堂的太监,还要考试,考不过都打手板。 “别整这些有的没的,朕一大早起来,都快累死了。” “给朕整一碗油泼面吃,加辣椒。” 嘉靖时期宫里就养辣椒,当时把辣椒当花养,朱翊钧过来吃油泼面,正好能用上。 就是没有土豆,要是有了土豆,可以做地三鲜。 当皇帝不管事无所谓,有张居正管理朝政,他乐的轻松,朱翊钧把自己转变成英国囯王,当个象征的吉祥物,只要是内阁票拟的,不管什么事,他都让司礼监朱批,然后用印。 大明的行政逻辑是这样,各地、六部的奏疏、奏本、奏章、题本送到通政司,然后由通政司送到内阁、六部,内阁票拟拿出处理意见,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本质上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 不过朱翊钧继位年龄小,内阁的票拟,司礼监不会驳回内阁的票拟,司礼监秉笔太监代理皇帝朱批,朱翊钧也可以自己朱批。 原来冯保要拿这些奏章、题本给朱翊钧看,当时朱翊钧只有点头的份,他点头,司礼监掌印太监用印,随后这些奏章、题本送到六科。 大明六科有驳回权,皇帝发的圣旨,不通过六科叫中旨,这些六科官员都是七、八品小官,这些官员以骂皇帝为主要工作,就像都察院的御史。 这些七、八品的小官,骂皇帝就像公知一样,给内阁、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交投名状。 骂皇帝代表他们和皇帝不是一条心,和文官士大夫是一条心。 就算被廷杖,也像天津混混一样,以被挨打为荣耀,只要被皇帝打,到了江南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