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影帝_第二十九章 宗室大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宗室大会 (第2/3页)

银子,后续交到宗人府就可以。

    “好,可是分工。”

    “南京交给晋王坐镇,晋王不参与具体经营,只是协助宗人府工作,还有照看孝陵、修缮南京皇宫等工作。”

    “一年后交给周王。”

    “再过一年交给秦王。”

    “每年轮换一次。”

    “南直隶要派遣五位藩王,苏州、松江、凤阳、淮安、扬州。”

    “浙江三位郡王。”

    “广东三位郡王。”

    “福建三位郡王。”

    “北直隶五位郡王。”

    “辽东三位郡王。”

    “郡王负责查看天气,运输宗人府的货物,还有运输粮食到辽东、山西、陕西、甘肃、以及监视漕运、巡视黄河等工作。”

    “还有各地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朕要提前告诉你们,宗人府有法令,如果有贪污腐败的事情,宗人府会把宗室贬为庶民,不再是大明宗室。”

    众位郡王感觉这活不轻松。

    “两京十三省,四都统使司,镇国将军坐镇府城,辅国将军坐镇州城,奉国将军坐镇县城。”

    “只有将军有俸禄,其余亲王郡王拿分成。”

    “一年赚一千万两白银,入股十万就赚十万两,入股五万两就赚五万两,足够你们用的。”

    “陛下,亲王二十多,郡王九十多,这股不够分呀。”

    “宗人府收入多以后,可以增资扩股,把原始一百万股,增加到两百万股,让宗室将军以上的人,都进来。”

    “再不够用,可以扩张到五百万股,只要宗人府赚的多,宗室分的多。”

    “咱们的账目不公开,官员们不知道。”

    朱翊钧玩这套,就是国企的玩法,就是要把宗室装进来,对抗文官。

    “朕要增加八个盐场,第一长芦、第二扬州、第三辽东金州卫、第四青州盐场、第五福州府福清县盐厂、第六广东雷州盐场、第七四川富顺县井盐场、第八甘肃漳县盐场。”

    “长芦、扬州、金州卫、福清、雷州、这五大盐厂,由河南郡王对接长芦、扬州两大盐厂。”

    “金州卫、山东青州盐场,由山东郡王管理盐厂。”

    “福清、雷州由湖广、江西郡王管理盐场。”

    “四川的归四川郡王。”

    “甘肃的盐场交给西北三藩王派出郡王管理。”

    “朕把盐场交给你们管理,要做的就是平息,盐价,这次回京朕要发三百三十块售盐牌照,没有盐牌照,店铺交给锦衣卫查封。”

    “每块牌照每年一万两白银,对应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州。”

    “每个府,每个州的牌照都由编号,每个牌照可以开五间店铺。”

    “县牌照由府、州管理,明年开始发放。”

    “宗人府记得过来买牌照,就算全买也不过三百万两。”

    “朝廷要抑制盐价,由发牌照时调控盐价,明年开始店铺卖盐不能超过一钱白银,超过一钱白银吊销售盐牌照,以后朝廷不再发放给他。”

    “朕算了算,大明此时人口有一万万五千万人口,每个人平均每年七斤盐,售盐可以卖出六千五百六十二万两白银,运输、人工、店铺、等等全部扣除,利润最少一半,就是三千三百万两,宗人府第一年占两成,能赚六百六十万两,扣除购买牌照的,还赚三百三十万两,加上茶、糖、酒,最少能赚一千万两。”

    “以后盐酒糖茶就是生活必须品,宗人府入股的银子,一部分买牌照,一部分开盐场,一部分购买店铺,咱们的盐比他们便宜一钱银子,卖的肯定比盐商好,咱们是宗室,官员、盐商也不敢找咱们麻烦,如果有混混闹事,有锦衣卫给咱们撑腰,最后还要朕,以及朕的亲军。”

    “咱们卖一钱银子,盐商不得不降价,咱们又有自己的盐场,牌照竞标朕也会特殊关照宗人府,以后打击盐商,就要这么做。”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亲王、郡王们终于知道,万历皇帝的套路,这就是故意搞盐商还有文官,开设的八个盐场遍布大明各地,背后由有太监和锦衣卫帮忙,这宗室的买卖谁敢找不痛快?

    “糖的原料一部分来自甜菜,一部分来自甘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产、浙江产甘蔗,云南的沐王府有蜀王通知一声,制糖的方子宗人府会送给你们,注意保密,如果有人泄露出去,开除出宗室。”

    “北方在辽东、北直隶、山西种植甜菜,各位藩王听宗人府的。”

    “是!”

    “酒就是高粱酒,全大明各府设置一个酿酒场,贵州、四川、山西、辽东、北直隶这几个省酿酒,贵州酒叫茅台、四川叫五粮液、山西汾酒、辽东、北直隶叫御酒。”

    “酒的店铺就叫皇家酒坊,朕喜欢喝的酒,其实朕不太喜欢喝酒,这就是一个卖点,发出名号后,酒的生意就好起来。”

    “茶就是江南、湖广、四川、广东、福建的茶,运送到大明各地,特别是辽东、山西、陕西、北直隶各地,朕要开东北方的边贸,咱们的茶、盐、糖、酒卖给鞑靼人。”

    “喝穷他们,咱们要他们的马、牛、羊、骆驼、还有皮毛等等。”

    “在北方建造毛皮场,这些皮大衣,皮制品卖给南方人。”

    “后年开始修建京城到洛阳的官道,再过一年修建洛阳到四川的官道,随后修建洛阳到南京的官道,南京到福建的官道,南京道广东官道,郡王到湖广的官道。”

    “这些由大明勋贵武将家做,朕要拿一笔钱,宗人府也稍微出点,这些管道全修完,要一千万两白银。”

    “有了官道,方便运输。”

    众藩王看着地图,感觉有了管道,能节省运输损耗。

    “还有一件事,郑王说一说。”

    “陛下的意思,大明此时养小妾风气盛行,很多百姓讨不到老婆。”

    “陛下作为大明皇帝,以身作则,陛下做到一皇后二妃六嫔。”

    “亲王一妃二嫔。”

    “郡王一妃一嫔。”

    “将军以及将军下只准有一个妻子,三十无子可纳一妾,四十无子可再纳一妾。”

    “郑王叔,朝廷中的勋贵,还有文官,他们能答应吗,就属他们小妾奴婢多。”

    “不要管他们,宗室要以身作则,你们能不能做到?”

    “现在妃嫔多,怎么办?难道把她们赶回娘家?”

    “宗人府不再记录,生的孩子不记录在宗人府上,先有嫔记录为女官,三年内切割关系。”

    郑王的意思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