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崇祯二十四年 (第2/3页)
要饭。” “还好陛下把拖欠要回来,不然他们饭都吃不上。” “恩,楚王藩这事交给袁斌出来,他是正统年锦衣卫袁彬的后人,他爷爷袁天章在嘉靖年处理很多宗室案件。” “好的。” 当然,现在李卫的祖宗也是万历皇帝的属下,李卫的祖宗就是李虎,这个李卫就是李卫当官中的李卫。 李家在大明是世代锦衣卫,人家李卫也不是乞丐,他们家很有钱。 “今年宗人府能不能养活大明所有宗室?” “能。” “不过银钱越多越好,臣怕都让他们贪去,陛下让宗室不再领禄米,可是这银子能到国库吗?” “先做再说,国库先积攒一些银子。” 万历皇帝出来,他把朱鼐铉叫过来:“今年土蛮他们贸易,这事你管着,每次交易都要收税,货物多寡,宗人府的店铺在热河开几家,卖给鞑子一些新鲜东西。” “好勒!陛下您看我的。” “朱常溱来了吗?” 郑王大喊一声:“常溱,快过来见陛下。” 这朱朱常溱是益王的二儿子,今年十三,正是人厌狗嫌的年龄。 他年龄和潞王差不多大。 “老三,你也过来。” “益王二子朱常溱拜见陛下。” “常溱你起来吧,这位是朕的弟弟,潞王,老三,这是江西益王的二儿子朱常溱,他比咱们小一辈,你们两个都是隆庆二年生。” “今年都是十三岁,你们都是朕的继承人,要相亲相爱。” “朱常溱拜见潞王殿下。” 朱翊镠笑着说:“不用拜,咱们都是亲戚。” “你们两个都在宗人府当差,宗人府有宗人学,在学校里不要打闹。” 当然,这句话和放屁没区别,十三四岁的男生,不打闹是不可能的,这宗人学类似族学,宗室子弟在这里上学。 随后。 万历皇帝又去城里宗人府店铺看了看,生意很好,特别是糖和酒的生意。 这糖一包二两白银,这一包是二斤,用牛皮纸包着。 上龙撵前,万历皇帝看着朱鼐铉说:“过几天张鲸把制造玻璃的方子送过来,宗人府造一点玻璃制品卖,特别是玻璃镜子,要比铜镜清楚许多。” 玻璃镜子从嘉靖年就有,不是什么新奇物件,不过从南洋来,不好运输,都是小物件。 万历皇帝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就会做了,制造玻璃镜子并不难,大明能工巧匠也多。 回到乾清宫,万历皇帝把唐鹤征找过来,看他是不是虎父犬子。 “辽东有女直葛部,还有北部鞑靼人,大明应该用什么政策,收腹他们?” 唐鹤征知道,这是策问,也是君前诏对。 “回圣上,臣认为给他们地就可以,让他们不停的劳作,自古以来人分三等人,即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 “圣上说以人为本,可是圣上想过没有,上等人要保持地位,就像徐阶他们家一样,中等人要做上等人,下等人要人人平等。” “如果做到人人平等,那么大明离灭亡不远,总要有人想做上等人,为了争夺上等人能坐的椅子,人们自己会争斗起来。” 这个唐鹤征有些东西,他父亲唐顺之就是一个天才。 “地缘来说,大明国都在京城,对大明威胁最大就是辽东和山西。” “此话怎讲?”万历皇帝问。 “国都在西安,威胁最大在西边,但是北边威胁也大,这是地缘所造成的,虽然太祖高皇帝在南京建国,但是太子朱标去西安探查迁都。” “如果大明国都在南京,北方游牧人攻打宣府、大同、蓟镇,那么在宪宗时期幽云之地就要放弃。” “不挨打不知道疼。” “只有不停受到威胁,才会看重边地。” “辽东管理容易,汉武帝时期政令就能治理好辽东,抑制豪强,把辽东大族迁到京城周边。” “豪强士绅土地分给百姓,辽东就可大治。” “可是辽东大治,就会有隐患,辽东兵马钱粮充足,圣上在京里坐着不害怕吗?” 万历皇帝想了想,他让唐鹤征继续说:“你继续说。” “从秦国到现在,一个是陕西关陇大族,一个是辽东北方游牧。” “圣上懂了吧?” 万历皇帝点点头:“懂了。” 安史之乱更深层次就是,东北与西北争夺,安禄山是辽东人。 国都在京城,东北军事集团必然会崛起,就算是清朝柳条边,闯关东后张作霖崛起。 可以说金、元、清都是从东北崛起。 要是永远不管,那么东北军事集团就不会崛起,但是游民、渔猎会威胁国都,又不能不管,这是一个死循环。 原本万历皇帝想向东北移民,现在知道不能这么做,有了人口,有了军队,那么京城压力更大。 不以个人意志转移,这是地缘决定的。 “减丁呢?” “圣上,金朝时经常去草原减丁,铁木真不还是带着草原游牧打过来吗?” “减丁不行,移民不行,应该怎么做?” “修炼内功,如果陛下有当初三大营兵力,可以时刻压制北方,就算有人有异心,他们也不敢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