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废黜贱籍 (第1/2页)
“陛下,这是宗人府的奏疏。” “念。” “宗人府现有奉国将军以上两千一十三人,田地九万七千四百顷,已分田地五万六千九百七十顷。” “好啊,郑王有大才,宗室有大用,现在玉碟记录宗室两千人,方便管理。” “回京后,朕要赏赐郑王。” 宗室用了一年时间,把各宗室田地、人口统计出来,宗室占地并不多,九百七十四万亩。 不过也不算少,平均每个人占地五百女。 “松江府知府魏允贞上奏,他勘察地形,认为在松江府开海贸比较好。” “东临东海,北界长江,南依杭州湾,海路发达。” “这事明年再说,不过可以提前准备。” “广东巡抚是谁?” “现在没有广东巡抚,有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现在的两广总督是刘尧诲,他是湖广人,也是张居正的人。” “陈矩,你认为谁行?” 陈矩说:“主子爷,我不能干政,不过我在福建时,听闻郭应聘的官声不错。” “这个郭应聘什么来路?” “他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做过户部主事,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 “哦,那么就让他出任两广总督,第一就是勘察开阜地点,第二就是香山县壕镜的弗朗机人,让弗朗机人臣服些,他们在壕镜做生意可以,遵守大明法律,不然就让他们跳海。” “新安县上有一个香港村,派人去岛上查看,以后开海贸的时候停留下。” “还有就是鼓励耕种,轻徭薄赋,让疍民上岸,组建海军。” “听闻广东有个叫陈璘的,能只会水师?” 众人摇摇头。 万历皇帝说:“叫这个陈璘的,训练一只一千五百人水师,造船缺银子,宗人府给他出。” “是!” 大明是两洋国家,怎么能没有精锐的水师? “朕准备在广东设一巡抚,常设,你们给举荐一个人。” “南直隶萧彦吧,他是隆庆五年进士,管理地方很有办法。” “给杨先生说,廷推把这两个人推上去。” “张居正案到此结束,让刘回湖广老家。” “是!” 代王朱鼐铉负责热河互市,有很多牧民过来换东西,白银对于牧民来说,不能吃不能用。 当然互市会被大明压价,大明内地的马匹一匹最少二十两白银,这里一匹马价值十两,牛羊更加便宜。 万历皇帝也带着人到互市,这里格外的热闹。 互市地点在热河城的东北方,这里聚集几千人,就像赶集一样。 朱翊钧拿着一捆粉条:“这是今年新制的粉条吗?” “是,咱们在北直隶种了很多土豆,粉条新做出来的。” “一亩地产土豆多少?” “三石左右。” 后世很多人不懂,石、斛、斗不是重量单位,这是体积单位。 “三石有多少斤?” “三百六十斤左右。” “一斤粉条要多少土豆?” “七斤土豆出一斤粉条把,这一捆粉条十斤,要七十斤土豆。” “这一捆粉条一两银子。” “土豆做粉条,其余土豆怎么办?” “晒土豆干,这是行军粮食,可以做菜用,也可以蒸着吃,其余的喂马。” “你们感觉多种土豆怎么样?” “它没有粮食抗饿,一个人一天吃两斤粮食够了,吃五斤土豆都吃不饱,第二个就是不容易储存,粮食能储存三年,土豆最多七个月。” “秋天八月收,到来年四月就不行了,土豆长芽不能吃,有很多人中毒。” “朕把这事忘记了。” 万历皇帝想了想,土豆虽然产量高,但是不抗饿,要是粮食对比,没用种小米还有麦子合适。 高粱产量高是高,不过这真不是人吃的,万历皇帝去年吃了两万高粱饭,第二天都拉不出来。 高粱产量比小米还有麦子多,但是这东西也就能酿酒,然后酒糟喂马和牛。 一点都不想继续吃,这高粱吃两碗就拉不出屎。 古代没有化肥,产量也就这样,小米突破极限一石三斗,后世两百二十斤,这就是极限了。 亩产两石纯属开玩笑。 小麦产量比小米还低,亩产不到一石,小米平均亩产一石。 建国前小麦亩产一百五十斤到两百斤,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