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南  (第1/1页)
    周世宗柴荣驻扎在寿州以来,后周军队虽然一直攻城,但始终没攻克,刘仁瞻也誓死不降,周军的锐气渐渐磨灭。    由于下大雨,积水很深,攻城器械受损,粮草运输也供应不及时,周军将领有退军的想法。    周世宗还没拿定主意,他往东巡视至濠州(安徽凤阳县),又前往涡口巡察军情,并把涡口改为镇淮军。    一路走来,他感觉到军队的士气已经低落很多,周世宗面对现实,终于同意撤军。    956年五月七日,他留下李重进、李继勋等人带领侍卫亲军,继续围攻寿州,自己则从涡口撤军。    几天后,柴荣撤回到都城开封。    ……    撤军是撤了,淮南还是要夺的,柴荣又调宣徽南院使向训(也称向拱)前往淮南,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让韩令坤担任副手。    赵匡胤因在淮南立功,被柴荣任命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官至从二品。    原来的殿前都指挥使、驸马都尉张永德升为殿前都点检。    赵匡胤又推荐谋士赵普担任节度推官。    至此,赵匡胤已经成为殿前禁军的第二号人物,仅次于张永德,名声也继续提升。    ……    此后,后周朝廷在开封召集工匠打造战船,开始组建水军。以南唐的降将作为教练,开展水上训练,准备日后与南唐展开大规模水战。这也弥补了周军只有陆军没有水军的短板。    而柴荣此次征讨淮南前,皇后符氏认为不宜亲征,柴荣坚持前往,皇后只好同行。正如符皇后所料,战事进展不利,时值酷暑又遭暴雨,皇后身染重病,回到京师后不久就病死了,终年二十六岁。    符氏被封为宣懿皇后,葬于懿陵。没想到,符氏一族在后宫的荣耀在日后却更加辉煌。    ……    柴荣率主力军队返回后,南唐军报仇的机会来了,开始组织反扑。    周军的大部队撤了一个多月后,留下的周军继续围寿州城,侍卫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率军驻扎在寿州城东寨,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彰信节度使李继勋奉命在寿州城南扎营。    李继勋建造了洞屋、云梯作为攻城器械,但时间久了,久攻不下。李继勋虽然是有经验的将军,立过好多战功,但此时也开始防守懈怠。    城内的刘仁赡一直在观察周军的动向,现在看到有机可乘,决定出城偷袭。    一天半夜,月朗星稀,刘仁赡派一支军携带器械偷偷出城,城南的周军营寨丝毫没有觉察,只有十几个军士在营门防守,有的还在打瞌睡。    唐军一声喊,箭如雨下,箭头上都带着火球,营寨里立即被点燃了。    南唐军士冲进营寨,喊杀声不断,周军攻城的云梯、洞屋等木制器械都被焚烧。    周军顿时大乱,四散奔逃,李继勋也制止不住,只好跟着一起逃离火海,几百名后周军士被杀死或烧死。    李重进驻扎在东寨,但也来不及救援。    ……    寿州城外的周军长期征战,将士都很疲劳,又加上酷暑,粮食供应也紧张,李继勋的失败导致军心动摇,众将想退军。    恰好这时,赵匡胤奉命从六合县返回开封,经过李重进的军营时,李重进邀请他停下来驻留十几天。    赵匡胤巡视军营,帮助李重进慰劳军士,鼓舞信心,周军这才军心安定。    柴荣得知失败的消息后,把李继勋召回朝,让他出京担任河阳节度使。    ……    南唐军的胜利,又增强了南唐国主李璟的信心,他又开始排兵布阵。    水军都指挥使鲁公绾奉命率数万人沿淮河逆流而上,依山建立营寨,俯瞰寿州城,并阻断淝水。    南唐又派齐王李景达、驾部员外郎朱元等人,率军前往前线,准备收复江北各州。    朱元颇有才能,曾专门给李璟写了一个军事方略的奏折,李璟挺满意,就重用了他,让他带兵跟随齐王李景达出征。    956年七月,朱元不负众望,攻占了舒州(潜山县)、和州(和县),南唐的另一位将领李平也攻夺了蕲州(黄冈市蕲春县)。    李璟对这个战果满意,任命朱元为舒州团练使、李平为蕲州刺史。    形势就这样发展下去,此前被周军攻下来的江北各州,现在大部分都被南唐军再夺回去。    南唐的各军要求继续出击、扩大战果,但老臣宋齐丘不愿意与后周结下深仇。    “为了国家的大局,各路将领守好各自的城,不得擅自出击惹是生非,重大军情必须及时上报。”    李璟听从了宋齐丘的意见。    齐王李景达率五万军队驻扎在濠州(凤阳县),他虽为元帅,却处处受到监军陈觉的牵制,军政大权实际控制在陈觉手中。    这陈觉是宋齐丘的同党,也无意与周军决战,而部将们畏惧他的权势,无人敢言。    这给留在淮南的周军喘息的机会。    ……    当时,后周留下来的军队大多作战不顺利,只有守在寿州东面的赵匡赞(即赵赞)治军严厉,从秋至冬都没失守。    柴荣任命的淮南节度使向训,面临这种局面,压力很大,他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写了一份奏表。    “我周军在淮南一带驻军不够多,战线过长,导致守城兵力不足,被唐军抢走了地盘,希望抽调扬州、滁州的兵力集中攻打寿州。待寿州城攻下来后,再以此为基地,向外拓展。”    周世宗柴荣同意了这个策略,向训就带领主力军队从扬州撤回到寿州一带驻扎,共同围攻寿州。    驸马都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也率军在下蔡县(淮南凤台县)屯兵,重点保护建在下蔡的淮河浮桥,确保周军的随时进退,这是战略要地。    但张永德、李重进却关系不和,这二人都驻扎在淮南,都是皇亲国戚。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而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二人都有军事才能,掌握着军事实权,李重进掌管侍卫亲军,张永德掌管殿前亲军。    张永德秘密上表说李重进有反心,周世宗不相信。    李重进觉得这样猜疑很不利,有一天,李重进单人匹马到张永德营帐,张永德虽有怨言,也只好摆酒接待。    李重进说:“我和您有幸是皇上的心腹而都做将帅,先帝郭威让我们辅佐陛下,我们为何相互疑忌如此之深?”    “我是忠心的,你不猜疑我就行,我们都是皇亲不是吗?”张永德说。    “那我二人就坦诚相待,互不猜疑,行不行。”    三碗酒下肚,张永德、李重进握手言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