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听闻有银子? (第1/2页)
京城规划司原司正兼少府郎中宋衡叫皇帝一纸命令调到浙江去当布政使去了。 没有办法,顾佐只能临时调整人手。 他这个少府令之下,有两个副手,官名少监,少监之下是工事署、官办署、住屋署、不夜城以及京城规划司。 工事署的一把手为郎中,前任是祝卫春,因正德四年牵扯淮安府贪墨案,已被除功名,并判六年刑期。截至目前,工事署唯一的项目就是两京大道,新任郎中名周铮。 良乡之战时,他是当时的知县,属于顾人仪推荐的人,战后他因功升职,去年祝卫春被抓,这个职位出缺,经人推荐便进了少府。 少府可不是一般人能进的,皇帝特意成立这个机构,京师里各类新事物都在这管着呢。 官办署,它主要是管理皇家兴办的粮商、船厂以及后来从工部划过来的军器局,其郎中为原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公孙备。 住屋署负责统计、管理、审批京师之中的各类建筑物,其郎中就是皇帝原来的侍从汪献。 乍看起来,它与京城规划司的职能有些冲突,但其实不一样,京城规划司的职责范围更广,涉及道路、京仓修建与维护、京城未来规划图景以及紫禁城周边区域管控,还包括一些特殊或是标志性建筑的规划建设,比如藏书园。 朱厚照还允许京城规划司自营创收。 但主要的管理任务后来移到了司礼监的手中。 “清点银子还要一会儿,里面请。” …… 顾佐说完,又叫来周铮,“你把顾义山领到我书房,我马上就来。” 周铮也在和顾人仪说同样的话。 靳贵的风格,事无巨细,用心认真,皇帝用这么久还不愿意放手,便是因为这点了。 “不必多礼。” 周铮才发懵,几句话的功夫他就得跟着去海上飘荡。 正事谈完,他们又开始说些别的, “听闻一共是三十万两?另外的十万两拨去了书院?”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少府本身也找了块地方,修建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公署。 “要谁?” “顾少府,这些便是犯官陈泰的部分赃银,一共二十万两,陛下口谕,其中十万两应用于私塾教谕涨俸、学生加餐,另外的十万两拨给藏书园。顾少府可派人清点,随后在接收单上签署姓名,用上少府印章即可。” “对了义山,你今日怎么想起到少府来了?难不成陛下明确了你的新职?咱们以后又可以同室而处了?” 少府正堂的西会客房,顾佐请那两位先坐下,自己到边上提笔签了字,“等清点完毕,我便让人取印。” 因为汪献也在,所以他还打了个眼神招呼。 “费子充一般不会如此糊涂。此案涉及民情,而皇上又最为看重此节,其他一些小事还能求情,这类大事怎可能还踌躇难决?” 说着他示意顾佐先办赃银的事儿。 这样的话,其他商人如果要进行类似营造也可以委托他们。 “这个陈泰,没曾想是这样的人。”汪献摇头,“我一直还以为他清正廉洁呢。这样的话……估计那四府三州的知府知县都要受其牵连。” “喔?” “还是在下来说吧。陛下已经有了旨意,命我选派数名青年官员出海为使,一是宣扬国威,二是探访海外各国民情,三是代表朝廷为各路商队正名。我头一个便想到了周铮。” “哈哈。” 周铮笑说:“这才是大部分人。有几个是如你顾义山一样,当起官来跟不要命似的?也就是碰着当今天子是圣明贤君,否则你那仕途还不是得布满荆棘?” 景客气道:“无妨,涉及银两,原本就是应仔细点。” 当初皇帝在筹建不夜城的时候就承诺过安全,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不惜一提再提,现在不夜城是有司礼监秉笔太监兼管的。 也许这些银子皇帝再也不会问了,但万一问起来呢?靳贵有这些账本,他马上就说得出来。 事事交代下去都是这样,那有什么理由不用他? 这也对的。 “义山你也真会想,京城规划司的司正宋衡刚刚被调走,我本来还在苦恼无人可用,这倒好,你还要要一个人。” 最后的不夜城,其实原本并没有‘署’这样的地位,最早负责人是五品官,不过开业几年越发热闹,而且后来发现,如果要管理这个地方经常要协调京里各类达官贵人。 只不过皇帝忽然发这笔钱,所有人的表情都很精彩。 “不止,”顾人仪说得很平静,“海上风高浪急,分布于岛屿上的诸国又多蛮夷,说不准……还回不来。” 这个提醒的很到位。 “周铮周郎中?” 顾佐也冲他行礼,“义山请稍待。” 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正直而略微软弱。 “怎么忽然要出海为使?陛下这是要仿郑和旧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