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变化  (第1/1页)
    从网吧出来已经7点多了,余向东抬头看了眼晨曦的太阳,向学校走去。    “时不我待,距离高考还有2个月,看来要拼命了!”    经历了梦中那段跌宕而精彩的旅程,余向东对未来不在懵懵懂懂,内心的兴奋和好奇带给他无穷的力量。    很多时候,人并不是懒惰,并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根本不明白努力有何意义。    找到了心潮澎湃的未来,没有人会惰怠,因为人对美好的向往是刻在骨子里的。    反之,如果处于混沌没有方向的时候,强逼着努力也只能让自己痛不欲生,对结果没一毛钱帮助。    --    冰城3中,学校门口塞满了早晨送孩子上学的汽车,人行道上站满了抻着脖子看孩子背影的家长。    在以前,余向东看到门口哪个同学家的豪车,心里羡慕和酸涩那是难免的。    但此刻,他的心态不可同日而语。    知道了自己哪怕高考失败,三本肄业,未来的成就也绝对是全班最高的那几个,看问题的角度自然和之前不同。    豁达笑了笑,感受着校园的气息和活力,余向东大踏步朝着五楼走去。    一路上看到相熟的同学,余向东都笑着打招呼,阳光而真诚。    从没有一刻让他像现在这样觉得,同学们是那么可爱,而再过两个月他们就将天各一方。    余向东刚走上三楼的楼梯,方才被他打了招呼的两个女同学,小脸红扑扑的窃窃私语:    “怎么感觉余向东今天不一样了?好帅啊!”左侧叫张婷婷的高挑女孩儿说道。    高露拍了下张婷婷高耸的屁股,看了眼那身高168带来的大长腿,贼兮兮的调侃:“难不成你动心了?嘿嘿,余向东的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直都是,只不过今天的他看上去格外自信。”    “他不是总逃课吗?今天怎么来这么早。”张婷婷突然对余向东格外好奇。    “诶,他们班的张小帆是我初中同学,之前和我说过余向东的事,可惜了,他本来成绩很好的,如果一直保持全校前几名的成绩,高考之后是很理想的男朋友选择喔。”    “也许他现在开始发愤图强了呢。”张婷婷反驳。    “就剩2个月了,发愤图强有个屁用。”高露翻了个白眼。    走进班级,余向东钻进最后一排的角落,抬头看了眼全班同学的书桌,那高高的题海就像一栋栋摩天大楼,为同学们的未来奠基拔高。    这时候,自己最铁的死党之一,也是自己的同桌,王健,甩着膀子晃晃悠悠走了进来。    “卧槽,东哥你这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平时没见你这么早过啊。”王健夸张的大声说道,边说还边扫视着周围的同学。    余向东一把薅住王健的脖子,狠狠地咯吱他几下说道:“咋地?你东哥就非得摆烂到底?冲刺一下不行?”    “行,当然行,嘿嘿,上次模拟考试我还比你高三名呢,看来这次你是真的要向我这个宿命之敌发起挑战了。”    这一下戳到余向东的痛处了,要说他之前成绩那么好,后来荒废学业沦落到班级末等,心里不难受是不可能的。    此时被死党明目张胆的戳破,哪怕关系极好,心里还是一股火涌上来,狠狠地瞪了王健一眼。    王健顿时吓得不敢说话了,过了一会儿脑袋一扭,后脑勺对着余向东,嘴里小声嘟囔着:“今天这眼神怎么这么吓人,东哥以前从来不会对我这么凶的。”    余向东懒得理这个活宝,今天当务之急是立刻摸准自己现在的水平,统计出2个月时间最优的提分方案,只有定下来这个大方向,接下来冲刺才能有的放矢。    上午是数学 英语各两堂大课连着上,第五节是做题。    余向东一边听课一边快速的翻看各学期的课本,好在现在是高考备考,所有的课本和相关习题都罗列在旁,找起来非常方便。    很快,脑海中的迷雾越来越少,自己的水平变得清晰。    “情况比想象的好,那个梦真的是天赐机缘!”余向东大为振奋。    梦中的记忆仿佛本能一般灌输进他的脑海,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英语。    余向东本来英语底子很好,但荒废了一年多,后来高考英语只考了八十多分,可以说水平相当的拉胯。    但梦中的他工作以后却把英语再次捡起,尤其是在大厂那大半年,每天至少背诵二三十个词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词汇量补起来了。    而且之后他做游戏开始主打欧美市场,英文更是与每天的工作相伴,想不熟练都不行。    现在他翻看这些英语课本和习题,很多题虽然他忘记了语法和窍门,但语感就是会指给他正确的答案,哪怕他不知道为啥。    “这么看,英语只要快速的刷题 大量的背诵课文,高分是肯定的,至于听力,那简直不要太简单。”未来工作中他经常要和老美打电话交流,听力可是他英语的最强项。    “第二个就是语文,这东西也是个靠背和深层理解的事。”    梦里带给他的另一个不同就是眼界和思维模式,如果说以前他大脑的处理器是2.0,现在感觉就是4.0T双涡轮,看一道题他开始思考这道题背后的目的,这让他打开了新的思路。    “看来只要充分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目标还是很大可能达成的。”    余向东的目标本来也不高,他给自己定下的就是二本的好专业,这需要他比梦中的自己多考一百分,达到550分并且报考当地的大学就可以达成目标。    至于说要不要提前往京城考,毕竟未来他的机会肯定在京城。    余向东想了想还是摇摇头,如果他现在的成绩能够得上985,他必然去京城,更早的进入互联网氛围更浓的区域,在那里他认识的同学、老师们都会成为他的资源。    但他现在三本到二本的水平,反而冰城的人才更适合他,一旦他在这个相对落后的地方做出成绩,这里他用出来的人会更忠诚、更稳定,也会更钦佩他。    反之他如果上京城整了个三本,未来做事招京城985的同学会格外的难。    别人哪怕暂时因为他得势追随他,长久来看也留下了出走的种子。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几年,人才层次的高低远远比不上稳定和忠诚,那是有执行力有默契快速出项目就能赚到钱的时代。    而京城的985学子们,很早就生长在创业的土壤,并不是眼界还没打开信息还不对称的傻小子。    想到这,余向东扭头看向王健,又扫了眼全班的同学们,嘿嘿的笑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