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大智若愚  (第1/1页)
    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从周二回来上课,到周五时,余向东脑海中已经有了清晰的架子。    这个架子就像梦里做游戏时,一套很完整扩展性很强的代码框架,只需要未来把一个个知识点填充进去。    “学习使我快乐!”余向东咧嘴。    旁边的王健顶着俩大黑眼圈,已经快卷不动了。    周三周四俩人飙着劲儿拼了两天,今天他实在拼不动了,一上午都在想找个什么借口,哪怕成绩输了,气势绝不能输。    午休之前,李颖走上讲台,“下午模拟考试,大家午休养精蓄锐,认真准备。备考的最后2个月咱们每周都要模拟考试,老师们会在周末把卷子批改出来,周一针对性的讲题。”    扶了下眼镜,李颖又搞了个心理战术:“模拟考试的难度会超出高考不少,分数考低的同学不用沮丧,如果同学们模拟考试能达到理想的分数,我相信高考一定会大放异彩。”    这么一说,果然全班同学的心态好了不少,大家已经做好了分数比上次考低的准备。    经历了梦境日益成熟的余向东,心里不禁给老班点了个赞。    说模拟比高考难度大的,纯粹是扯。    高考最大的难度是题目么?绝对是心态啊,那种心理压力是模拟考试能比的?    老班明显考虑到了这一点,估计接下来的两个月,她会通过一次次考试建立同学们的信心,就这点来说,比那些一味地给同学们施压的教师家长们,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    最近午饭余向东都是和张小帆一起吃,每次吃着吃着,高露和张婷婷也很“巧合”的端着餐盘路过,加入了他俩这个口语训练小组。    别看张婷婷和高露是文科生,英语水平可比口语小组这俩人差多了,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反应速度和词汇量,往往余向东说一句,她们俩半天才能反映过来,而张小帆却从最开始的勉强跟上渐渐变得游刃有余。    “小帆,你上次月考总分是多少?”余向东好奇的问。    张小帆略带骄傲:“668分,班级第6,学年第25。”    高露早知道这个好友的分数,一旁的张婷婷头回听说,哇的一声,“小帆,那以你的成绩是要往京城考了吗?”    张小帆微微摇头,“按往年来看,水木大学和京都大学都要700左右,我这个分数如果发挥好些,能够得上京都航天大学或者理工大学。我爸妈认真分析过,觉得不如报考冰城工业大学了,学校的实力差不多,但本地学生录取线低一些,专业的选择权更大。”    “也就是说小帆你要报考本地咯?”高露笑着问,同时非常隐晦了瞄了余向东一眼。    “嗯,就报冰城工业。”张小帆点了点头。    “那余向东你报考哪里啊?”听到张婷婷终于问出了高露最想知道的问题,高露收着笑装作满不在乎,其实两只耳朵已经竖起来在听。    余向东笑了笑,“应该黑省大学吧,虽然既不是985也非211,但毕竟是一所综合型的1本大学。”    张婷婷看向高露,“那你和高露的志愿一致呢,她也想上黑大,学法律,我呢第一志愿应该报考冰城商业大学。”    “那看来咱们都会留在本地了,嘿嘿,现在不是流行往京沪粤鹏考吗?哪怕学校不行但城市的优势是巨大的,先在当地上四年学,对未来找工作帮助蛮大。”高露家里是做生意的,很小的时候就有地域的全图观。    “那你怎么不去外地呀露露?”张小帆呆呆的问。    “我爸不让啊,要不然我肯定考出去,诶烦死了。”    这顿午饭一直听这三个女同学叽叽喳喳,不是说好了练外语的吗?结果余向东一句都没说上。    下午2:00,余向东一脸肃穆的等待老师发卷子。    这可是他浪子回头的第一次模拟,他很想看看自己的名次,经历了纤毫毕现的梦,又下了一周的苦功,余向东就不信名次没个显著提升。    第一科考的是语文,余向东答题的同时,发觉他的文笔和理解都好了不少。    语文说白了就是对文字、文学、文化的深层理解,梦里多了二十年阅历,潜移默化的增强了他语文上的底蕴,这种感觉玄之又玄,却真实存在。    酣畅淋漓的答完前面的题目,不会的并不沮丧,时间短还没学到,只要尽力把能做对的做对。    最后的作文题目《选择、创造、未来》,余向东一看,内心的表达欲犹如泉涌,止不住一样。    梦里可是创业那么多年,心中的思考、经验、见地,简直不要太丰富。    提前了二十分钟交卷,余向东朝王健挑了下眉,看到这小子才刚开始写作文,字跟狗爬一样。    留下一句:“加油啊,贝吉塔!”余向东就甩着膀子去1楼买饮料去了。    高中时期,每个学生一天的零花钱,少则五块,多的十块二十块甚至上百块的都有,老余家父母俩人收入加起来才三千块钱,每天给到余向东的就是五块。    好在余向东还有一群兄弟们帮衬,虽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也没缺了嘴。    去小卖店提了2瓶冰百世,记在李聪的储值名录下,余向东遛了一圈儿,坐在教学楼门口的台阶上。    还差五分钟交卷时李聪也下来了,余向东递过刚买的百世,拉着李聪一起在台阶上坐。    “大聪,答的咋样?”    李聪胸有成竹点了点头:“题目挺简单的,并不像班主任说的那么难,感觉比上次月考难度还低一点。”    “那是你最近复习的好,虽然卷子难度在提,但你更牛比了。”余向东大大咧咧扯着瞎话。    想到这,老余再次问:“对了,想好考哪里了吗?”    李聪可是班级第一全年级前三,余向东高一玩命学的时候,他俩也就是伯仲之间,而且李聪酷爱计算机,如果不是把很多精力分出来学编程,余向东感觉他也学不过。    这真的是天赋。    “应该,报水木大学吧,嘿嘿据说他们的计算机实验室不错,可以接触到头部互联网公司的项目。”    虽然早就知道,但听到大聪要去京都,余向东还是觉得丢失了一百个亿,“靠,你小子可不能去了京都不认大哥了啊,咱俩以后还得一起创业呢。”    李聪肥胖的大脸连连甩动,“不可能不可能,只要东哥你找我做事,我肯定全力支持。”    李聪心里真是这么想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他虽然老实,还容易挨欺负,也不喜欢和别人玩心眼儿。    但他很善于发现谁是真对自己好,谁是泛泛之交甚至不怀好意。    他的生存之道就是靠近对自己好的,死心塌地的追随。    虽然余向东总蹭他网,蹭吃蹭喝,但他感觉得到,这是真在乎他的人。    上回他挨揍了碰到余向东,东哥那怒发冲冠的样子可不是演的,去了之后是真削啊。    余向东梦中未来的李聪也是如此,在大厂死心塌地的跟着他老大,后来一起去的新巨头,直到成为技术副总裁。    这叫大智若愚。    比小聪明不知高了多少个境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