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章 曹cao因功迁济南相 (第1/1页)
三月初七,汉灵帝刘宏颁诏大赦天下党人,允许被流放的党人返还;又颁诏发天下精兵,遣北中郎将卢植(字子干)讨伐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字公伟)讨伐颍川黄巾;选拜侍御史太原王允(字子师)为豫州刺史,助讨黄巾。 朱俊表请以下邳丞吴郡孙坚(字文台)为佐军司马。 王允辟颍川荀爽(字慈明)、孔融等人为从事。 徐州下邳国。 从吴郡跟随孙坚来到下邳的少年皆愿随孙坚前去讨伐黄巾,孙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余人。 洛阳南宫长乐宫嘉德殿内。 汉灵帝刘宏愤怒地向中常侍赵忠、张让、夏恽、郭胜、段珪、宋典等人诘问道:“你们常说党人欲为不轨,皆让我将党人禁锢,还让我诛杀了许多党人。现在党人多为国用,你们反而与张角勾结,该不该处斩?” 赵忠、张让等人皆叩头说道:“此王甫、侯览所为也!” 于是,向来嚣张跋扈的诸常侍人人求退,各自征还宗亲、子弟在州郡者。 赵忠、夏恽等人得知是吕强说服汉灵帝刘宏赦免了党人,于是便意思诬陷吕强,称吕强不仅与党人共议朝廷,还经常阅读《霍光传》。 吕强的兄弟皆在地方为官,都有贪污之举,于是赵忠、夏恽便将此事禀报给了汉灵帝刘宏。 汉灵帝刘宏便派中黄门持兵召吕强,吕强不禁愤怒地说道:“吾死,乱起矣!丈夫欲尽忠国家,岂能对狱吏乎?” 于是,吕强便忿然自杀。 赵忠、夏恽又向汉灵帝刘宏谮言道:“吕强见召,不知陛下要问什么便自杀,吕强分明是畏罪自杀。” 于是,汉灵帝便下令抓捕吕强宗亲,没收财产。 侍中河内人向栩(字甫兴)上书讥刺汉灵帝刘宏左右宦官,张让便诬陷向栩与张角勾结,准备做张角的内应,将向栩抓入黄门北寺狱,随即将其杀害。 郎中中山人张钧上书谏言道:“愚以为张角之所以能兴兵作乱,万民之所以乐于依附张角,其根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悬头南郊,以谢百姓,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 汉灵帝刘宏将张钧的奏章拿给了诸常侍看,诸常侍看后皆取下头冠,光着脚向汉灵帝刘宏磕头请罪,自请下洛阳诏狱,并出家财以助军费。 然而汉灵帝刘宏不仅没有处置十常侍,仍诏令十常侍皆冠履视事如故,反而还觉得张钧是在诬陷十常侍。 汉灵帝刘宏愤怒地说道:“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常有一人善者不?” 汉灵帝又命御史诬奏张钧学“太平道”,将张钧抓捕入狱,并将其杀害。 荆州南阳郡。 南阳黄巾军渠帅张曼成率军大败南阳太守褚贡,褚贡被杀。 洛阳南宫云台殿东堂。 汉灵帝刘宏询问太尉杨赐黄巾军之事,杨赐切谏忤旨,令汉灵帝刘宏很不高兴。 赐所对切直,帝不悦。 夏,四月,汉灵帝刘宏以寇贼四起为由,罢免了杨赐的太尉之职;以太仆弘农人邓盛(字伯能)为太尉。 不久后,汉灵帝刘宏翻阅往年的奏章,看到了当年杨赐和陶所上关于张角的奏章,于是汉灵帝刘宏又封杨赐为临晋侯,刘陶为中陵乡侯。 旬日后,司空张济(字元江)因病去职,汉灵帝刘宏以大司农张温(字伯慎)为司空。 汉灵帝又拜议郎曹cao(字孟德,小字阿瞒)为骑都尉,拜北地傅燮(字南容,小字幼起)为护军司马,使讨颍川贼。 冀州。 涿郡刘备(字玄德)率其从属河东关羽(字云长)、涿郡张飞(字益德)等人依附于破虏校尉邹靖,以讨伐黄巾军。 豫州颍川郡。 皇甫嵩、朱俊合将四万余人,共讨颍川黄巾军。 皇甫嵩与朱俊各统一军,朱俊率军与黄巾渠帅波才战,结果战败,皇甫嵩随即率军进保长社。 豫州汝南郡召陵县。 汝南黄巾军大败汝南太守赵谦(字彦信)。 幽州广阳郡。 广阳黄巾军杀幽州刺吏郭勋及广阳太守刘卫。 豫州颍川郡长社县。 波才率军将皇甫嵩包围,由于皇甫嵩兵力少于波才,因此皇甫嵩军中将士皆感到恐惧。 皇甫嵩正感到担忧,这时忽然刮起了大风,皇甫嵩顿时大喜,因为波才将营寨修建于干枯的芦苇丛边。 皇甫嵩随即命军士皆将芦苇捆成束,然后手持芦苇束登上城墙。 皇甫嵩又遣精锐之士悄悄越过黄巾军的包围圈,放火烧芦苇丛并高声大呼。 与此同时,城墙上的官兵一同将芦苇束点燃,举着火把与城外的精锐之士遥相呼应。 皇甫嵩随即率军从城中擂鼓呐喊而出,直捣黄巾军阵地。 黄巾军大惊,溃散奔逃。 这时,曹cao率军赶到了长社。 五月,皇甫嵩、曹cao与朱俊会师,再次出战,大败黄巾军,斩杀数万人,黄巾军降者数十万。 王允从黄巾军中搜得中常侍张让宾客与黄巾军勾结的书信,于是王允便将此事上报给了汉灵帝刘宏。 京师洛阳。 汉灵帝刘宏封皇甫嵩为都乡侯,迁曹cao为济南相。 汉灵帝刘宏责问张让,张让随即叩头请罪,汉灵帝刘宏便不再追究。 张让却因此而对王允怀恨在心 青州济南国。 济南治下诸县县令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当初,城阳景王刘章因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有六百余祠。 有商人以祭祀为由,借用郡守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济南历任长吏皆不敢禁绝。 曹cao到任后,当即奏免了八名县令,并下令将六百余座祠屋尽数拆毁,禁止官吏民祠祀。 于是,济南大小贪官污吏震怖,jianian宄遁逃,窜入他郡。 自此,济南世之yin祀遂绝,政教大行,郡界肃然,一郡清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