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章 董卓废嫡立庶 (第1/1页)
洛阳以西。 董卓率军至显阳苑,远远望见洛阳城内的火光,便知洛阳城内定然发生了变故,于是便迅速朝洛阳城赶去。 洛阳以北。 闵贡搀扶着汉少帝刘辩、刘协步行数里后,在一民家得一露车,于是三人便共乘露车赶到了洛舍,在洛舍休息了一晚。 凌晨,董卓率军赶到了洛阳城西,得知汉少帝刘辩在洛舍,于是便与公卿一同来到了北芒阪下奉迎汉少帝刘辩。 次日,汉少帝刘辩独骑一马,刘协与闵贡同骑一马,一同朝洛阳城赶去。 途中,有少数公卿与汉少帝刘辩会合。 北芒阪下。 汉少帝刘辩见董卓大军,顿时便被吓哭了。 太尉安平崔烈(字威考)随即向董卓厉声质问道:“有诏却兵,将军为何不回避?” 董卓怒道:“我昼夜三百里而来,你却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了你的脑袋?” 崔烈闻言大惧,便不敢再言。 董卓随即又向群公反问道:“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为何要却兵?” 随后,董卓上前拜见汉少帝刘辩,然而汉少帝刘辩却因害怕而语无伦次。 董卓又与刘协交谈,询问祸乱原由,刘协对答如流,自初至终,无所遗失。 董卓闻言大喜,不禁在心中想到:太好了,刘辩懦弱无威仪,而刘协为贤,又为董太后所养,我可以此为由,再称与太后同族,然后废刘辩,立刘协,从而把持朝政。 是日,汉少帝刘辩在董卓等人的护送下回到了洛阳南宫,汉少帝刘辩随即下诏大赦天下;改元昭宁;以丁原为执金吾。 然而传国玉玺却因乱遗失,不过其余六玺尚在。 洛阳袁绍府邸内。 骑都尉鲍信自泰山郡募兵归来,得知何进遇难,董卓已率军入京,于是便向袁绍劝说道:“董卓拥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可趁其新至疲劳,袭之,可禽也!” 然而袁绍畏惧董卓,不敢发兵攻打,于是鲍信便率军回泰山郡去了。 董卓军营。 董卓觉得麾下三千步骑兵力太少,无法震慑他人,于是便每隔四、五天就在夜晚派军队悄悄出营,隐藏在军营附近,等到了第二天早上再大张旗鼓的返回军营。 于是,洛阳城中之人皆以为董卓援军在源源不断地赶来洛阳。 没过多久,何进与何苗部众便都投靠了董卓。 随后,董卓又拉拢吕布,指使吕布杀死了丁原,吞并了丁原部众。 董卓便以吕布为骑都尉,并与吕布发誓结为父子,对吕布很是欣赏、信任。 吕布善于骑射,膂力过人,被称为“飞将”,不久又被董卓擢为中郎将,封都亭侯。 随后,董卓又暗示朝廷以久雨为由,策免司空南阳刘弘(字子高),以其代之。 汉少帝刘辩及群臣皆畏惧董卓,便策免司空刘弘,以董卓为司空。 董卓听说陈留蔡邕(字伯喈)有贤名,于是便辟蔡邕为掾,然而蔡邕却称疾不就。 董卓勃然大怒,骂道:“我能灭人满门!” 蔡邕大惧,随即应命。 蔡邕到洛阳后,董卓便署蔡邕为祭酒,对蔡邕很是敬重,以考绩优等,三日间便让蔡邕遍任三台,最后迁为侍中。 随后,董卓便准备废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因袁绍有声望又手握兵权,于是董卓便对袁绍说道:“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董侯似可,今欲立之,不知能否能胜过史侯?人有小智大痴,不知其又如何?若亦不可,刘氏种不足复遗!” 袁绍闻言便说道:“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公欲废嫡立庶,恐众不从公议也。” 董卓闻言大怒,随即手握剑柄,大声骂道:“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剑为不利乎?” “天下健者,岂唯董公?”袁绍勃然大怒道。 袁绍说完便引刀横揖,然后径直离开了。 袁绍将司隶校尉符节悬挂于上东门,然后迅速逃离了洛阳。 洛阳南宫云台殿内。 董卓召集文武百官,痛心疾首地说道:“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如何?” 公卿百官皆感到惶恐,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于是董卓又高声说道:“昔霍光定策,延年按剑。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事!” 公卿百官闻言皆感到害怕,只有尚书卢植说道:“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也。” 董卓闻言大怒,当即起身拔剑,表情凶狠地朝卢植走去。 蔡邕见状赶紧为卢植求情,议郎彭伯也向董卓谏言道:“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董卓这才收起了佩剑,不过却罢免了卢植的官职。 随后,董卓又询问太傅袁隗对废立之议的看法,袁隗因畏惧董卓,便对董卓予以支持。 九月初一,洛阳南宫崇德前殿。 董卓又召集公卿百官,胁迫何太后策废汉少帝刘辩。 董卓说道:“皇帝在丧,辩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 于是,袁隗便解下汉少帝刘辩系在身上的玺绶,奉迎刘协登上皇位,又扶刘辩下殿,接着北面向刘协称臣。 刘协就此登基为帝,是为汉献帝。 德阳前殿内。 何太后鲠涕,群臣含悲,然而却没人敢说话。 这时,董卓又说道:“太后踧迫永乐宫,至令忧死,逆妇姑之礼。迁太后于永安宫。” 随后,董卓下诏大赦天下,改元永汉。 九月初三,董卓派人鸩杀何太后,并下令禁止公卿及以下官员穿守孝的布服,只允许在会葬时穿素衣。 董卓又派人挖出何苗棺椁,取出其尸体肢解,弃于道边,杀何苗之母舞阳君,弃尸于苑枳落中。 董卓为笼络人心,又诏以公卿及以下官员子弟为郎,以补宦官之职,侍于殿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