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章有名的的卢花(上) (第2/2页)
【卢花】。 对此,阿布当然暂时不知道,但这野芦花鸡自己清楚。 “你们家的鸡,有名字吗?!” 大声地问第一遍。 “你们家的鸡,有名字吗?!!” 大声地问第二遍。 “你们家的鸡,有名字吗?!!” 大声地问第三遍。 “卢花”很失望。 “卢花”很寂寞。 因为有的人家连鸡都没有。 难道鸡在宠物界的地位已经沦落到如此不堪的地位了吗? “卢花”感觉形影单吊、茕茕孑立。 知我者谓我清高、孤芳自赏,不知我者,还以为我缺乏灵感、在水字数——哦,错了,在自鸣得意。 “咱不是那种人——哦,不好意思,又错了——不是那种‘鸡’。” 虽然“卢花”不会说话,但它会有自我的心理活动。 所以,它才是那只有名的鸡。 这并非骄傲或夸大,而是名副其实,因为“卢花”就是那只给自己取了一个很动听的名字的鸡。 因此,不大声地问三遍,无法反映“卢花”对自己是一只有名的鸡这一重要事实的严肃,无法反映“卢花”对自己是一只有名的鸡这一重要事实的郑重。 一句话,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卢花甚至还想要说更多…… —— 其实,“卢花”之所以是一只有名的鸡,不仅是因为它有名字,而且它还会打鸣。 “咦,卢花,难道你不是一只母鸡?!” 有好事者会很奇怪地问。 因为哪有母鸡打鸣的! “你才是母鸡! “你全家都是母鸡!!” “卢花”想怒吼,想吼叫到让全天下的鸡们都知道。 可惜,“卢花”只能想,不能说。 只能怪上辈子不知道造了什么孽,弄得出身不好。 和人混在一起,竟然不会说人话。 只会打鸣。 “卢花”的打鸣与众不同。 因为它不会半夜鸡叫,也不会白天乱吼,只有在阿布给喂食的时候才会这么做。 看到阿布手里拿着的谷糠,特别是那些黄中带白的碎米粒,“卢花”就很渴望。 它就会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去看。 就像那些饿了一整夜肚子的小孩子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去桌子上有什么好菜一样。 “如果饿了仨天,我相信你不会比我这只鸡好得了多少! “即使投了票、打了赏,或发表了本章说,通通、一律、全部都一样!” “卢花”很自信,就好像它对自己的名字的自信一样。 其实,在卢花眼里,一只公鸡取了像母鸡的名字,并不是不什么丢人——哦,丢鸡——的事。 因为这样才会健康长寿,才会逢凶化吉。 这是求也求不来的好事。 这和男人要长个女相是一个道理。 “或许,这还是人类向我们鸡类学来的呢!咯咯…… “不好意思,笑出了母鸡声。” —— “卢花”还很高傲。 “我可不是一只庸俗的公鸡,而是一只有节cao的公鸡。 “绝对不会为三粒米折腰——哦,不,打鸣!” 三遍“我发誓!” “卢花”用它的鸡眼去看阿布的手里的东西,渴望得连嗉囊都一鼓一鼓的。 因为,阿布手里有一小把碎米粒,还将之向卢花示意了一番。 阿布知道这只野芦花鸡很是鸡贼,经常用它的鸡眼打量自己。 只有用碎米粒进行调教,它才会听话。 但它也经常违反命令,为此需要对它进行适当的惩罚。 卢花不知道阿布的想法,只是打量着阿布的手。 那儿的碎米不知道有多少粒。 因为“卢花”不像阿布,有个【人二代】的好爸爸,带他去村长老爷爷那儿他读书、识字,还学会了九九乘法表。 超过了三粒小米粒,“卢花”就不会数数,只会说“哇塞,肛多!” 在感叹的时候,“卢花”总是不知不觉会带上一点粤港腔。 虽然它不知道【粤港】在哪里,更不知道【清远】在哪儿。 现在,“卢花”看到了阿布手里的谷糠和那把碎米粒。 那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且对禽畜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好东西。 于是,“卢花”歪着脖子,去看阿布。 在卢花眼里,阿布是它的好兄弟,对它有多次救命之恩。 “叫一声,卢花!” 看到了这野鸡那斜视的眼神,阿布一声令下。 对于这只野芦花鸡,阿布就地取材,直接就取了个“卢花”的名字。 没想到“卢花”给自己取的也是这个名字。 但这事儿阿布不知道,但卢花知道。 卢花也知道阿布不知道,所以它心里很有一点儿得瑟。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