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54章 朕那天打的巴掌,还是打的太少!  (第1/2页)
    咸阳殿内,本来严肃,紧张的气氛,瞬间被一扫而空,充满了荒谬,离奇。    群臣如石化木雕一般,目光僵硬地瞥向地上那揉着睡眼,一脸不满的嬴成蟜。    这竖子早不醒晚不醒,怎么偏偏这时候醒了?    我们逼宫呢!    王绾,隗状都略有不满地看了眼冯去疾。    大好时机,就这么被这竖子破坏了!你何以去掀那个桌案呢?    冯去疾此刻也有些懊悔。    我刚才怎么就一激动,把桌案掀翻了呢?    九尺高台上,看到嬴成蟜醒来的始皇帝,内心愉悦得很。    这竖子终于参政了!    今日朝堂发生的一切,全在兄弟二人意料之中。    昨夜,兄弟二人对朝堂上会发生的事进行了一番预演。    始皇帝原本打算,让李斯提出郡县制,然后他以强硬手段镇压一切不服,他本就是寻个引子而已。    这是秦国历代君王传统,只要我认为我是对的,那你们就都得按照我说的去做。    秦孝公提拔商鞅,强行推动变法,清洗一切老秦人贵族势力是如此。    秦昭襄王任用白起,下令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降卒,亦是如此。    如今轮到始皇帝嬴政,嬴政便也想来这么一手。以李斯为缓冲,避免正面与所有臣子相冲突。    李斯之与始皇帝,便如商鞅之与秦孝公,白起之与秦昭襄王。    这样做可不可以?    可以。    原本历史上,李斯正是在始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确立了秦国不行分封,而行郡县的策略。    但这样做有没有弊端?    有,弊端还不小。    秦国一统天下之初,可谓是人才济济。    王绾,隗状,尉缭,王翦,王贲,姚贾,顿弱等等等等,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这可是真正一统整个天下的第一套领导班子,进入其中的就没有一个庸才。    但在短短数年内,这些能臣猛将就一个接一个的隐退,让秦国朝堂形成了李斯一家独大之趋势。    李斯的权势大到什么地步?    到了秦国末年,始皇帝死于沙丘,赵高想要矫诏但是办不到,于是他找了李斯,李斯办到了。    李斯以一己之力赐死嬴扶苏,蒙恬,并将大秦帝国交到了当时毫无根基的十八公子嬴胡亥手里。    这要是放在初期,有内政达人王绾,御胡高手隗状,战略大师尉缭,大秦战神王翦,战神虎子王贲这些牛人在,李斯敢这么做,分分钟被砍死。    一个从稷下学宫来的外人,得陛下恩宠侥幸得了廷尉一职,敢对长公子不利?    杀了杀了!    砍了脑袋做军功!    之所以造成如此局面,有两个原因。    一是始皇帝寒了众多功臣的心。    众多功臣不是傻子,就算有些不善权谋,但肯定都看得出始皇帝这招替身之术。    无他,太过熟悉耳。    秦国君主这招从秦孝公一直玩到现在,谁还看不明白?    不给我们分封是吧?    爵位不能世袭是吧?    法律严苛,特权还没有多少是吧?    那我们给你干活还有什么意思?    秦国确实是你始皇帝说了算,但我们也不是随意揉扁搓圆的泥人。    陛下你一个人带着你的小号李斯慢慢玩吧,我们不奉陪了!    同样是玩小号。    秦昭襄王和始皇帝状况不同,不适宜比较。    因为秦昭襄王玩这一套,牺牲的只有白起一人,群臣利益无损,所以秦昭襄王的朝堂无事。    但秦孝公就和始皇帝状况高度类似了,一个是损害老秦人贵族势力,一个是损害群臣利益。    但为什么秦孝公的朝堂能稳住,群臣怒而不离。偏偏就到了始皇帝这里,众多能臣猛将就走的走散的散呢?    这就要提到第二个原因了——长公子嬴扶苏被贬上郡,群臣失却了最后的希望。    长公子嬴扶苏是儒家的,而秦国是一个以法治国的国家,法家一家独大。    按常理来论,嬴扶苏这么一个崇拜孔子,崇尚周礼的儒家门生,在秦国是绝对不受欢迎的。    但事实就是,嬴扶苏不仅受欢迎,还很受欢迎,威望极高。    在嬴政没有正式设立太子之前,就已经隐然为秦国储君,群臣爱戴了。    就连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在最开始起义时,也是以为长公子嬴扶苏报仇之借口,聚拢兵马的。    由此就可以看出,嬴扶苏当时不仅在秦国朝堂威望高,在天下之威望也是极高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自然离不开群臣和六国余孽的大肆宣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