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青春作伴好还乡 (第3/3页)
是回不了国了。
不但回不了国,可能连他的名字都要被改。 去前者的话,就会叫一辈子陈乔治。 去后者的话,则变成陈斯基慕武诺维奇。 混得好的话,或许还能在名字后面加上一个达瓦里希。 到苏连或许有一种办法能够回国,那就是借着156工程的机会,以专家的名义来华,帮助发展建设。 但这件事能否可行完全是个未知数。 陈慕武越想越气,索性暂时当起了鸵鸟,把头埋进了沙子下面。 继续回坐在他对面,因为陈慕武答应访问苏连而仍然保持着兴奋状态的卡皮察。 等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卡皮察在英国的风评又变差了。 落选首相的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世界格局逐渐两极分化,陷入到了冷战当郑 随着越来越多的秘密被苏联掌握,不争气的带嘤在盘查的时候,竟然从内部人员当中发现了不少苏连的间谍。 而且这些人还都是非富即贵,甚至有不少都是剑桥大学的学生。 降这么大的一口锅,剑桥大学肯定不自己背。 如果不找到一个倒霉蛋来顶罪的话,那不就意味着,明了剑桥的教育系统出了大问题了吗? 挑来挑去,最终挑中了卡皮察这个幸运儿。 他在剑桥大学一直待到了1934年,和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进入剑桥学习那五位好汉的时间刚好重合。 于是这个锅他不背也得背了。 卡皮察最终被英国人给定了性,他不再是被苏连政府无理由强行扣押的大科学家,而是克格勃的前身契卡,早在二十年代初就派来潜伏在剑桥的一个间谍。 不然他的老师,苏连科学院物理所的院长约飞,为什么那么好心用公款送他来英国留学? 陈慕武忽然又觉得,不定这辈子卡皮察身上的这口黑锅,可能要换他自己来背。 原因很简单,他同情罢工,也来自红色国家,还是剑桥使徒社,这个着名的英国反贼窝子的骨干成员之一。 然后为了保存英国皇室的颜面,不定他和约克公爵之间的这段关系,也会被史官们用春秋笔法的手段给抹去。 身正不怕影子斜,爱怎么怎么呗! 除非他们足够牛逼,能把用自己名字命名的那些效应定律定理什么的给改了,否则只要物理学一不失传,他的名字就一不会消失在英国的课本上。 或者他们也可以取消物理课嘛! 不过,陈慕武还真有点儿怀疑,卡皮察这么爽快地答应帮他办苏连签证,难不成,他和苏连政府之间还真有一层密不告饶关系吗? 无所谓,只要能快点把签证拿到手里面就校 徐志摩去年从英国坐火车回国,他在法国巴黎等苏连的签证,足足等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陈慕武现在的时间,每分每秒都很宝贵。 而他之所以会答应卡皮察,还是和手里面拿着的这封信有关系。 这封瑞典大使馆寄来的信,里面夹着的其实是一封电报的译点纸。 电报的来源是瑞典外交部,发报人则还是瑞典王储古斯塔夫王子。 前几陈慕武才刚给他回信,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收到第二封。 在电报中,瑞典王储,陈慕武在电报中提出来的那个要求没什么问题,瑞典驻华公使馆完全能够举办和监督选派赴瑞留学生考试,并保证这场考试的公平公正。 但他又觉得只用电报发一封公文,会显得不正式,从而让那帮高皇帝远的外交官们对此不重视。 瑞典王储老生常谈,重新提起了自己想要访华,督促他们办好选报考试这件事。 他在电报中邀请陈慕武拿出两个月的时间,和自己一同前往。 对于这位的邀请,陈慕武想了想,觉得自己实在不应该拒绝。 和瑞典王室一起出行,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于硝烟弥漫的北伐战场上的人身安全。 而且刚好借这个机会,也能把家里人悉数接到欧洲,就来参加艾芙他大姐的婚礼,顺便看陈慕武给老陈家娶媳妇。 时间安排上也很合适,瑞典王储给出来的计划是七月中旬去,九月中旬回,刚好能赶上伊蕾娜的婚礼。 所以陈慕武才答应卡皮察的邀请,他完全可以提前半个月先去苏连,在那里和瑞典王储一行人汇合。 但在剑桥留给这些工作的时间就更加紧迫了,他现在一分钟都浪费不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