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1/2页)
第一权臣正文卷第一百六十二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实不止苏元尚和白云边惊讶,就连关河乡自己也是惊讶的。 大约十天之前,他接到了苏家在中京城管事的登门拜访。 对方没说什么别的,就是传达家主的一封密信。 信上是苏家家主苏元正亲笔,还盖着苏家的家主印。 告诉他苏家蛰伏多年,将有动作,接下来苏家押注之人会来找他,只要对方能拿出那块象征苏家家主亲临的,正反两面各刻着岳阳楼和苏家坞全貌的金质令牌,那就全力配合。 当然,像关河乡这等也算一朝重臣的人,自然也可以不遵守,毕竟他们又不是苏家家奴,苏家如今的手也不一定伸得到那么长,管不着他。 但苏老相公当年的恩情深厚,德行也令人佩服,关河乡这等如今依旧死守着未曾改换门庭之人,其忠心自不可多说,在忠于国朝之外,也相信苏家的选择。 夏景昀将令牌收起,笑着道:“没什么好吩咐的,就是希望大人能不偏不倚,好好配合上官,做好一个户部侍郎该做的事情就好。” 关河乡笑容玩味,“真的?” 夏景昀郑重点头,“因利而聚,利尽则散,唯有志同方能道合,方能历经风雨而弥久,就如同关大人之于苏家一样。” 这话既是吹捧了一句关河乡,同时又算是表明心志,听得关河乡大生认同,忍不住颔首。 夏景昀站起身,笑了笑,“既然事情说好,我们就不多打扰你们二位老友叙旧了。告辞。” 关河乡连忙站起身来,想要让夏景昀留下来吃饭,却被夏景昀拒绝。 于是只好将其礼送出门。 坐在马车上,夏景昀看着白云边,“记得啊,欠我一顿鸣玉楼的酒席!” 白云边没搭理他,而是拧着眉头问道:“你怎么没有留下来吃饭,这正是加深接触的大好机会。” 夏景昀笑了笑,“老友之间,才放得开,我该说的,能说的,甚至没法说的,苏先生都会替我说完的。” 白云边看着夏景昀怡然自得的笑容,燃起了熊熊斗志。 不行,晚上继续回去头悬梁! 马车回到了江安侯府,门房前来禀报说今天有个女子,自称是鸣玉楼的东家所遣,前来寻夏景昀。 夏景昀觉得多半是来送润笔费的,也没在意,闻言点了点头,走了进去。 在餐食和热水中,涤荡着一日紧绷的心神。 —— 翌日,户部衙门,正堂之中,各司郎中齐齐坐着。 左侍郎金友文摇晃着肥胖的身躯,缓缓走来,在左手第一个位置上坐下,姿态轻松又自信。 过了一会儿,右侍郎关河乡走了进来,和往常一样,安静如平湖,沉默如顽石。 金友文睁开眼,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 关河乡同样点头回礼,坐在了右手第一个位置上。 又过了一会儿,尚书卫远志,踱着方步,走了进来,直接在正中的主位上坐下。 金友文看着他屁股下那把椅子,眼底闪过一丝阴霾。 底气十足的他率先开口,“尚书大人,广陵州今年流民四起,屡遭兵祸,尤以其中两府三县为最,幸赖地方官兵奋力血战,方才剿灭贼寇,但为了安置流民,地方钱粮不足,他们昨日又递了公文,希望能削减明年税额,下官以为,此事可酌情办理。” 大夏朝的赋税制度,户部在核定来年各地税额之时,有一定的自主权。 这个变动幅度,大概就是当地定额的百分之五以内,反正陛下和中枢只管收够钱粮,至于这钱粮如何分派,户部就可以在祖宗成法之上,稍作变通。 别小看那百分之五,稍稍动一点,换算成银子那都是二三十万两。 这也就给了户部官员又一个油水极其丰厚的路子。 卫远志扭头看了他一眼,自然知道对方打的什么算盘,不动声色,“广陵州富庶,若是广陵州都要削减税赋,那其余各州还活不活了?依金侍郎之见,这减下来的份额,又该分配到何处呢?” 金友文早有腹稿,侃侃而谈,“大人此言差矣,广陵州富庶,那是广陵州上下各级官僚管理有方,每年上缴给国家的钱粮赋税样样不差,但不能说因其富庶,便对其苦难视而不见,如今广陵州有难,正是中枢以示宣慰之时,方不负其过往赤诚之心。” “至于分配,每年总有一两个州完不成份额,差一分是差,差两分也是差。有何区别呢?” 卫远志扭头看了他一眼,“在金侍郎眼中,这其余州的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本身就能力不逮,催缴不足,还要加码,这是要官逼民反?” 若是在其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