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蒙毅 (第3/3页)
' class='gcontent2'> 临潼典史握着长刀,来到了土呼赖的帐前,其余衙役也先后围了过来。 “典史,就剩这狗日的一人了。” “这蒙汗药劲还真大,没有一个醒的。” 那典史正要入帐,刚掀开帐帘,就见迎面寒光一闪,吓得他急忙侧身躲闪。 土呼赖从帐中杀出,吓了众人一跳。 “死奴才......吃了豹子胆......竟敢......反叛!” 众衙役惊惧不已,没想到这清兵马甲真是皮实,竟然能顶住药劲。 那典史见土呼赖摇摇晃晃,似乎尚未完全清醒,便毫不犹豫提刀杀上。 土呼赖勉强应战,却奈何头晕眼花,只过了几招,就叫那典史抓住了机会,一刀封喉,怒目而死。 “典史威武!”衙役们见上官如此厉害,不禁振奋道。 “快,将衣甲留下,其余的全部焚烧,清理痕迹!” “是!!” 很快,衙役们将清兵尸体堆成一堆,全部焚毁。 随后,一切恢复如常。 ...... 清晨,民夫转醒,惊奇地发现清兵不见了踪迹,正疑惑之时,就看见了骑在马上的临潼典史。 “诸位,鞑子已尽数被本官诛杀,大家都逃命去吧!” 民夫们大惊,窃窃私语起来,鞑子被杀,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啊! 就算是逃回乡里,鞑子若是查到,他们也一样活不了,还会给乡梓招来大祸。 “典史,纵使我等逃回,亦难逃一死。” “是啊,做苦役是死,逃回也是死,唉!” “不如跟着典史反了算了!听大西军在汉中,不如投他们打鞑子!” “鞑子正发大军围剿大西军,现在去投不是送死吗?” “那如何是好?” “某听典史的!” “得对,额也跟着典史干了!” 众人纷纷应和,那典史见人心可用,笑着点点头,道:“乡亲们,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 “愿随典史效命!” “我为典史,听闻我大明正统在江南召下兵马勤王,我欲奉诏南下,直往江南与会!” 众民壮闻言大喜,原来朝廷仍在,狗鞑子的官员一直告诉他们大明已经亡了,令他们勿念故国。 没想到是在欺骗他们! “愿与典史同行!” “好!某在此,多谢诸位!” 罢,那典史向众人深深一礼,随后便遣散了不愿跟随的人,将剩下的民夫重新编组,由十八位衙役分别统带,得兵两千人。 他令衙役们都换上了鞑子的衣装,自己换上了土呼赖的棉甲,又选孑然一身的精壮数十以为亲兵,全部作清兵打扮。 两千人依旧假装成押送苦役的队伍,顺着浐水一路南下,进入了秦岭大山之中,向着甲河进发。 在甲河以西的镇安县,有降清的前明旧将王辅臣五万兵马驻守,甲河以东山阳县,驻扎着清军都统卓罗的三万精锐。 这些都是奉英亲王之命,前来准备进攻汉中的兵马。 秦岭横绝,茫茫似海,穿行在这大山之中,临潼典史频频东顾。 “典史,我军人多,恐舟船不济,若是沿河步行,恐为清兵追踪。” “无妨,大方行军便是,我已了解清楚,驻守的镇安的乃是降将王辅臣。” “典史何意?” “此人乃姜骧麾下,因勇冠三军被英亲王赏识,调来效力,不过嘛......” 麾下心腹大惊,典史莫不是想招降那王辅臣? 这岂不是方夜谭? “论时,辅臣新降而正统欲兴,其心尚未全附。” “论地利,辅臣虽驻镇安,然西有黑水峪何洛会,东有山阳卓罗,南有洵阳果尔钦,北有蓝田任珍部,可谓四面监管,防备深重,足见清军之疑惧。” “论人和,辅臣独忠姜骧,今被调离,未尝无有剪除姜骧羽翼之意,遑论命其攻川,实乃消耗其力,辅臣未尝不知也,必积怨日深。” “昔有苏秦匹马六国合纵,今有我蒙毅孤身劝辅臣明义,有何不可?” 罢,蒙毅自信一笑,买来典史之位正是为接触更多的资料书籍,以便迅速了解大明形势。 此间事情,他早已筹谋多日,降王辅臣正在计划之中! “的不懂,但大为震撼,蒙典史真乃高人!”麾下心腹赞道。 感谢南山有杞的月票,诚心诚意的感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