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嘉兴盐政案(九) (第3/3页)
/br> 这件事情,必须从速,因为一旦今夜的消息传了出去,被韩琪幕后之人知晓,必然会迅速做出应对。
“韩琪,你面前的,是京营的兵马,你明白吗?” 朱之瑜幽幽道,他想让韩琪知道,朝廷的意志与决心,不可抵抗。 韩琪自然不傻,听懂了朱之瑜话中的意思。 “我很好奇,你到底是何人?竟有这般胆量,亲自来我盐场潜伏。” “本官乃是潞王钦命的巡盐御史,朱之瑜!” “奉朝廷之命,受潞王所托,持子剑,代巡守!” “韩琪,本官劝你识时务一些。” “你不,本官也能查得到,你了,或许能免一死。” 听到朱之瑜自己是巡盐御史,韩琪十分惊讶,反复打量了一番朱之瑜,这个中年御史,竟然有这般胆量。 韩琪沉默起来,心中有些动摇,其实朱之瑜的保证他一个字也不相信。 这件事,他只有死路一条,朝廷要革新盐政,都动了兵马,不见血,怎么可能? 而他,要为朝廷推行盐政来祭旗。 自己和背后的那些人,最终一个也逃不掉掉脑袋的命运。 朱之瑜紧紧地盯着韩琪,继续道:“韩琪,你看看这无垠盐田之中,有多少亡魂在看着你?” “他们都在等着你呢,你不拉着你背后的人一起下去,这些亡魂下辈子也会缠着你。” 韩琪听后,顿时一个哆嗦,目光畏惧的左右看了看。 死在这片盐田上的人,他自己都不敢想有多少。 在这里,人就是个消耗品,死了就换新的,根本没有什么怜惜。 那些白花花的盐巴之中,不但有被抓来百姓的眼泪与汗水,还有无数的怨念。 韩琪之所以长期在深宅之中,其实在他的心底,或许也是有一丝恐惧的。 “我,我了......” 朱之瑜当即一喜,命士卒架起韩琪,急匆匆入内,让韩琪将所有的事情全部写下来。 郑遵谦在外,指挥士卒肃清盐兵,安抚百姓。 得知来的是朝廷的兵马,获救的百姓们并没有欢欣雀跃。 他们纷纷掩面相泣,有的则是坐在棚子中,静静发呆。 郑遵谦见状,深知这些百姓受苦已久,心中有些愧疚与愤怒。 不久之后,朱之瑜得到了韩琪书写的供状,他命人将这份供词誊抄数份,连夜送往杭州。 又唤来郑遵谦,命他发麾下数路兵马,按照供状交待,往各县直接拿人! 海盐典史许成奉、户房典吏杨吉苗、工房典吏于柏谷、嘉兴府推官陶明、嘉兴潘氏、桐乡范氏、嘉善邹氏,俱在捉拿名单之内。 郑遵谦遣麾下骑兵,分为四路,星夜疾驰四县,照单抓人。 朱之瑜暂时将韩琪的宅子作为了指挥处所,他命人将韩琪羁押在了偏房之中,开始核查韩琪交出来的盐场账册。 这些账册,详细记载了盐场的产盐量以及盐巴去向。 有了这些铁证,朱之瑜心中更是有底。 京营的士卒打开了盐场的大库,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三千盐兵,半数投降,郑遵谦原本想将这些乱兵尽数斩首,但被朱之瑜劝阻了。 朱之瑜正在翻看账册,这时,士卒押着一个盐兵来到了堂前。 “大人,人已带到!” 那盐兵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低着脑袋,连连叩拜。 “大老爷饶命,的就是个走狗,啥也不知道哇!” “抬起头来。” 那盐兵缓缓抬头,当他看到坐在堂上的朱之瑜之时,一瞬间吓尿,裆下水流不止。 哑巴? “你你你......” 这盐兵正是先前喂朱之瑜吃人rou的盐兵队官,看到朱之瑜,整个人都打起了摆子。 这怎么可能? 这么大的官,怎么会亲自来做卧底之事? 一想到这个哑巴曾经匍匐在自己脚下像狗一般,这队官便觉得自己恐怕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那真的是人rou吗?” “不不不,大人,罪人那是瞎的,那不是人rou,是兔rou,是兔rou!” “哦~原来是兔rou。” “是是是,的该死,的该死啊!” 那队官开始狠狠抽起了自己的脸颊,响亮的耳光声在堂中回荡。 朱之瑜坐在上首,堂中的烛火十分明亮。 “你该怎么死?” 那队官一听,瞬间头皮发麻,想要求饶,却恐惧到连话都不出来。 “大人......您大量啊。” 朱之瑜一愣,搓了搓手,抿嘴道:“汝所言也对。” 那队官立马磕起头来拜谢。 但正在他心中庆幸劫后余生之时,却又传来了朱之瑜不咸不淡的声音。 “可惜,本官自以为不是君子,所以通常都是有仇必报。” 那队官正准备直起来的身子顿在了半空。 脸上,一瞬间没有了血色。 这个官,怎么不一样啊! 直娘求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