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二百七十一章 嘉兴盐政案(终局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一章 嘉兴盐政案(终局上) (第1/3页)

    第273章嘉兴盐政案

    十月初八,色已经大亮,清晨的薄雾渐渐消散,朝辉流溢到了大地之上。

    嘉兴府城东郊,京营郑遵谦部集结完毕,整装待发。

    曾樱三人率一众僚属驻马军前,在他们身前,还有一辆马车,里面坐着的是钱谦益。

    巡盐御史朱之瑜很快打马来到了曾樱身边,道:“曾大人,善后的事情,都与方运使交接完了,咱们出发吧。”

    “好!全军出发,直捣平湖!”

    令下,大军开拔,先锋两千骑兵疾驰而出,步卒在后开始急行军。

    曾樱等人策马随同,钱谦益的马车行的四平八稳,落在了后面。

    车中,钱谦益看着雄壮的京营士卒,连连叹气。

    只怪自己当时被吓破哩,要是逃离南京就好了,今日也不会如此窘迫。

    再看潞王麾下的兵马,哪里还像从前的明军半分?

    不论是野战的秦军,还是拱卫中枢的京营,皆是强军之象。

    此番前去惩办于家,钱谦益心中苦啊,他和于英泰是有旧谊的,两人曾经也有过一面之缘。

    潞王给他安了个巡抚名头,用他的名义去处置于家,实在是太狠了。

    不论对于家动手后会引起多大的影响,都与潞王殿下无关了。

    大不了将他钱谦益推出来,堵住士林的口诛笔伐。

    反正他已经名声臭了,再臭一点又有何妨?

    越想,钱谦益越觉得自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不出。

    嘉兴距离平湖五十里地,大军朝发夕至。

    两个时辰后,京营骑兵直抵平湖县城下,兵分四路,看住了四面城门。

    守城的于家团练惊慌失措地将消息汇报到了于府。

    正因为于英泰被杀而气氛沉重的于家得知后,开始混乱起来。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之时,于柏谷站了出来。

    他下令打开所有城门,于家团练全部集结,出城向京营投降。

    这一举动,令于家上下相当不满,特别是于柏谷的几个弟弟。

    于家老六更是当场翻脸,扬言于柏谷如此懦弱,不配做于家长子。

    城中于家出资豢养训练的团练有三千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怎可不战而降。

    六弟的话,于柏谷并没有生气,他十分冷静,头脑相当清晰,团练又岂能与朝廷官军对抗!

    连鞑子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更何况团练。

    他本想劝一劝六弟,可谁知其他几位弟弟也和老六一样的想法。

    于柏谷又气又无奈,朝廷既然已经派来了兵马,就明是下定了决心要动他们。

    负隅顽抗,不识时务,只有死路一条。

    作为于家长子,于柏谷不希望自己身死族灭。

    见众兄弟都支持自己,于家老六愤然引众人离去,只留下了满眼无奈与脸色阴沉的于柏谷。

    看来,这个家,他是保不住了。

    于是他趁着府中混乱,往父亲的书房搜寻了一番后,便寻机从偏门溜出了府宅。

    而此时,于家其他人正在集合城中的团练,准备据城死守,保卫于府。

    三千团练很快集结完毕,在于家兄弟的指挥下,登上了城墙,把住了城门。

    平湖城内,也开始纷纷清街戒严。

    城外,京营骑兵见城头上开始上人,纷纷徒了安全距离之外。

    杜登春带着本部五百人在西门外晃悠,看见城上一群人披麻戴孝,手中还拿着兵器,不禁对其嗤之以鼻。

    “把总,于家这么搞,可就真的是一条道走到黑了。”

    “这样不是正好,是他们自己反的。”

    “也是,那咱们干吗?”

    “干干干,就知道干,咱们是骑兵!”

    杜登春白了一眼部下,又看向了城头,于家做出这样的应对,显然是乱了阵脚。

    看来,这于家的聪明人,也没有几个嘛。

    只是不知是何人死了,竟都披麻戴孝,真是晦气。

    半个时辰后,京营主力滚滚而来,军阵威武,气势恢宏。

    城上,于家的团练看的胆战心惊,完全没想到竟然来了这么多官军。

    于家兄弟也是瞬间清醒过来,开始感到害怕。

    只有老六十分狂热,冲着兄弟们恶狠狠的道:“朝廷要杀我们,反正都是死,难道要坐以待毙吗?”

    “只要咱们坚持住,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父亲的影响力,你们难道不知?”

    于老六的一番话,令军心暂且稳定下来,他命兄弟们去号召百姓登城助守,以此来增加人手。

    曾樱见平湖城门紧闭,城上人头攒动,心中更是火大。

    “郑总兵,一日之内,可否拿下此城?”

    正在观望城上情况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