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苏克萨哈之死 (第2/3页)
br> 一直缓慢推进的刘世勋得到宣城抢夺失利的消息,知道不能再耽误时间,下令以最快速度接担 此时,双方军阵相距一里地,刘世勋督军急速靠近。 苏克萨哈见状,猜到一定是穆济伦抢占了城池,明军急了,想要缠住自己,于是他留下了一万步卒迎战敌军,自己率其余兵马开始向着南城门急奔。 督军在敬亭山上押后的张名振见情势不对,果断放弃阵地,督中军一万,急袭宣城。 万一清军全部顺利入城,那时候再攻城,可就伤亡大了。 趁着现在,一举攻破西城,还可以与清军在城内巷战。 一时间,围绕着整个宣城,敌我纠缠,兵马狂奔,烟尘之中,乱纷纷。 苏克萨哈率军狂奔,眼看着离城门不远,结果马泰率部自西北斜插杀来。 明军来势汹汹,清军只能被迫迎战。 刘世勋部此时也与苏克萨哈留下断后的一万兵马交手。 马泰当先杀入敌阵之中,奋起千钧之力,格杀虏兵数十后,贯穿敌阵。 苏克萨哈大惊,忙遣佐领三员,向前围杀。 却不想马泰刀光闪烁,力大势沉,一人独战三人,搏杀之技更是娴熟无比,没有费多少功夫,便将三名清军佐领悉数斩于马下。 明军士气大振,喊杀声迭起不穷,马泰平时治军严谨,以身作则,深得士卒爱戴。 见主将神勇,士卒纷纷用命,开始压制清军。 城门近在咫尺,却可望而不可及,令苏克萨哈心急如焚。 见明将杀伐狠厉,更是让他气急高呼:“若使阿玉什在此,焉能让尔张狂!” 苏克萨哈想起了自己麾下第一勇将阿玉什,可惜,他已经在诸暨城下授首。 他的麾下,现在也就穆济伦能独当一面,几个参领都是中人之姿,难堪大用。 坐于马背观战,苏克萨哈又怒又悔,只恨自己帐下无有勇将。 就在马泰缠住苏克萨哈主力之时,张名振率部开始进攻西城。 入城的穆济伦在南门留了一千人接应苏克萨哈,将其余四千人全部调到了西城,紧急登城守备。 清军箭雨袭来,明军以火铳还击。 张名振为了抢时间,直接全军压上,准备强行登城。 清军四千人,在宣城的西城墙上,显得有些单薄。 宣城可是府治所在,城池建设的十分高大坚固。 明军在山上赶制的云梯很快就就搭在了城墙各处。 清军按下葫芦浮起瓢,疲于应付,开始渐渐不支。 张名振看准机会,亲自率精兵攀城,很快,他便杀上了城头,明军一拥而上,清军寡不敌众,开始逐渐败退。 穆济伦见状,知道西城难守,便下令撤退,与明军开始巷战,拖延时间,等待苏克萨哈主力脱身入城。 然而,苏克萨哈现在已经脸色阴沉的就像是墨池一般。 马泰部不顾伤亡的死缠烂打,令他难以前进一步。 犹豫之后,苏克萨哈最终派出了中军最后的三千骑兵,发起了对明军的冲击。 马泰见状,大呼着收拢士卒,但已经来不及,清军三千骑兵养精蓄锐已久,自东向西,迅猛的冲杀而来。 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开始败退,清军步卒趁机追杀。 苏克萨哈看准机会,率中军一万先行进入了南城。 清军骑兵一顿猛冲,彻底冲散了马泰部一万人,马泰心如刀绞,却又无可奈何。 在野外,轻兵遇上骑兵的结果,没什么奇迹可言。 刘世勋见马泰失利,自己侧翼暴露,于是放弃追杀,开始督军后撤,与马泰保持在同一阵线,并掩护马泰收拢败兵。 清军骑兵与追杀的步卒见状,也放弃了追击,迅速后撤,退入了宣城之郑 城外,终于清静下来,入城的清军只剩两万五千余人。 被苏克萨哈舍弃的那一万清军残部也从战场上溃散,明军正在收束兵马,所以没有追击。 张名振拿下了西城,命人打开城门,引各部入城,开始与清军巷战搏杀。 苏克萨哈进入城中,与穆济伦合兵一处,开始坚守东半城。 明军进攻犀利,脚步没有停歇,沿着各个街巷,不断攻击前进。 清军奋力阻截,双方开始了白热化的短兵相接。 明军副将刘世勋将手中兵马拨出一万交给马泰指挥,与清军巷战。 他自己带着一万惹上了西城墙,开始沿着城墙甬道向东城急速包抄过去。 入城的清军不知是反应迟钝还是大意了,没有第一时间占领并守备东城城墙。 刘世勋敏锐的抓住了机会,沿着城墙一路快速绕奔至南城墙,再到东城墙之上,十分突然的出现在了清军背后。 守备东门退路的是穆济伦,他手中分得五千人马,明军突然从城墙上杀到,令他措手不及。 刘世勋挥兵急战,意欲夺门,断绝苏克萨哈退路,与友军夹击城中清军。 穆济伦知道东门不可失,否则全军危险,于是亲自督战,坚守城门。 苏克萨哈得知明军绕后,顿时七窍生烟,明军将领的作战能力超出了他的料想。 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苏克萨哈只能分兵五千回援穆济伦。 此时,马泰部的溃兵渐渐回笼,开始重新加入战斗。 张名振知刘世勋去断敌后路,所以督军猛攻,清军的压力迅速到达了顶峰。 各街之上,清军开始连连败退,明军打出了火气与气势,渐有破竹之势。 面对不断的回报,苏克萨哈渐渐生出了无力回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