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 (第3/3页)
57窟的《鹿王本生》,也就是你们说的九色鹿。”
敦,大也;煌,盛也。 而这第257窟中的壁画,却给了江山一种“密”的感觉。 《鹿王本生》图,号称最早的国风连环画。 也许是这段故事太长太久的缘故,石窟四壁,从顶向下密布着一行行红色打底的壁画。 每一行,就是一个章节。 “这就是最早的连环画。”江山猫着腰仔细瞧着。 黄永钰:“哦?” 邵伯林赶紧扶着眼镜,凑了上去。 与壁画相比,还是美影厂设计的九色鹿造型更亲民一些。 黄永钰和邵伯林看得入了迷:“还真是在讲故事。” “敦煌壁画的四大瑞兽,”樊锦诗的声音实时响起: “莫高窟第257窟的九色鹿,第249窟的青鸟和翼马,和第25窟的守宝龙……” “可以领我们过去看看吗?”黄永钰心痒痒的:“没想到这敦煌的壁画,还有这么多讲究。” 樊锦诗笑道:“其它壁画一会都能看见,唯独守宝龙有些困难。” “25窟离的很远?” “它不是莫高窟的壁画,而是榆林窟的。” “哦,” 一行人纷纷点头,进窟之前老常就说过。 敦煌太大,唯莫高窟保存的最好,也是台阶分布最人性化的石窟。 果然应了那句老话:要致富,先修路。 “守宝龙,”江山倒是见过:“听名字就有意思。” “的确是的,守宝龙很可爱,是一只抱着宝箱的小龙。” “有机会的话,”黄永钰顿时来了兴致:“我还是想去看一眼。” “明天的时间应该可以,”樊锦诗向旁边指了一下: “不过旁边的285窟更精彩,你们要不要过去看一眼。” “请,”江山让开一条道:“樊同志辛苦了。” “呵呵,相信我,你们一定会喜欢它的。” 当,江山走进莫高窟第285窟时。 有几息的瞬间,他感觉周围的时间已经停止了转动。 布满方型穹顶的飞天,仿佛活过来一样飘在空中。 四处乱窜,随意扑腾。 一时间,视觉、嗅觉、感觉……完全沉浸在被壁画包裹的小世界里。 那种古与今对话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一众人犹如朝圣般的仰视着。 邵伯林由衷感叹:“这里真是艺术的宝库啊!” “啊,”黄永钰被迎面袭来的壁画击中:“感觉它们都在围着我打转。” “我也有这感觉。” “我也是,”作为穿越者的江山,忽然一阵后怕:“站在这里,感觉自己就是一粒沙。” “还是风一吹就找不着的那种,”黄永钰补充道。 “这些人是不是被挖去了眼珠?” 只顾着拍照的张路同志,没他们这么多事儿! 一秒回神后的江山,也赶紧端起了相机。 相比后世严禁拍照的莫高窟景区,这一会的樊锦诗还拿着手电给他打着光。 “对,”边打光边解说道:“这一窟很大,最精彩的是中段的故事《五百强盗因缘》。” “他们就是强盗?” 邵伯林指着壁画上一群面色痛苦、姿势扭曲的小人。 “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江山断定道:“画得也太明显了。” “壁画上的故事在《大般涅盘经》和《报恩经》中都有记录。 传说在古印度有五百个强盗,烧杀掠夺、无恶不作。 于是,国王派大军将他们擒住,挖去双眼后放逐山林。 之后,强盗们在山林间痛苦的声音传入了佛祖的耳中。 于是,佛祖心生怜悯,撒下雪山香药医好了他们的双眼。 并且日日为强盗们讲经说法。 五百强盗受到感化后,皈依佛门,隐居山林、参禅入定…… 直到修成正果,成为了五百罗汉。” 樊锦诗的解说已经结束,见没人说话,便向四周看去。 只见身后的几位,全都如入定一般沉浸在壁画的世界里。 “原来五百罗汉是这么来的,” 当沈从文的声音传来后,江山一行才回过了神。 “你们怎么来了?” 看着表叔身后的一帮老干部,黄永钰竟一点没觉察到。 “只许你们开小灶,”舞蹈理论家吴小邦,背着手走了进来:“还不许我们旁听了。” “幸亏我眼睛尖,老远就发现了敌情。” “小黄啊,”曹禺点了点黄永钰:“还是你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