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_第一百九十八章 助文化部门一臂之力的新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八章 助文化部门一臂之力的新闻 (第3/3页)

完成了,到时就该轮到它们上场了。

    《丝路花雨》这部歌舞剧的火爆程度,可不比《于无声处》弱。

    在两年后,还会被搬上大银幕。

    从下个月开始,任何能与这部歌舞剧搭上边的话题,都会得到人民群众格外的关注。

    之后,在商量完细节后,今晚的版面安排也确定了下来。

    电影《小花》已经上映三四天了,涌向电影院的人越来越多。

    江山早已为《小花》准备好的两篇采访稿,也将在明后两天陆续刊登。

    其中一篇,描写的正是刘小庆跪抬担架,攀爬黄山百步云梯的幕后花絮。

    配图中,江山狠狠抓住了刘小庆咬紧牙关、目光坚毅看向上方的表情。

    而与此同时的LZ市歌舞团里,燕京的专家团队正坐在台上发表各自对《丝路花语》的改进建议。

    “演员们的服装和舞姿已经很美了,”

    沈从文看着改进后的服饰点了点头:“如果发饰太繁琐,反而显得累赘,失了贵气。”

    台上的编导立刻指着一位女演员的头发,问道:“沈教授,需要再拿掉一些花吗?”

    “是的,”沈从文微笑着点点头:

    “多拿去一些也无妨,女人最美的地方就是她本身,与唐代而言,妇女的盘发本就是一件艺术品。”

    “好的,沈教授。”

    接着,沈从文又指出了几点错误:“节度使夫人头上的九根玉叶金钗实在太长了。”

    编导解释道:“我们看文献上说要一尺长。”

    “古代的一尺与现在不一样,”沈从文耐心解释:

    “而且要连插在头发里的那一截算在一起,艺术虽然可以夸张,但太夸张看起来就非常怪异了。”

    另一边,歌舞大师吴小邦正在演示几个古印度舞的动作。

    “离那么远能拍清楚吗?”

    黄永钰一边拿个小本本记录着沈从文说的话,一边还不忘指导邵伯林的拍照技术。

    自打江山提前离队后,黄永钰就主动承包了接下来的采访任务。

    只要是他觉得有趣的事,全给一股脑拍下来。

    “你得再靠近一点,”黄永钰皱着眉提醒:“你没看那小子都是怎么拍照的吗?得前前后后来回走。”

    正举着相机瞄准印度舞的邵伯林,悄声说道:“不敢离的太近啊,怕被老吴发现后打我。”

    “怕什么?”黄永钰把小本子塞给了邵伯林:“我去拍,你来记。”

    “行。”邵伯林擦了擦花镜:“记到哪了?”

    一旁的沈从文主动说道:“刚才我在教她们把玉叶金钗改短一些。”

    “什么钗?”

    “玉叶金钗……”

    沈从文说得一字一句,邵伯林记得一笔一划。

    几位老同志对江山的事业都非常支持,其中以黄永钰最为积极。

    现如今团队的日程表,就属他最关心。

    正扭着一个高难度动作的吴小邦,忽然间不动了。

    “干嘛呢,小黄?”

    撅着屁股摆着专业摄影动作的黄永钰,挥了挥手:“您跳您的,别在意我。”

    老练的吴小邦,嘁笑着换到下一个动作:“怎么?你也想学跳舞了。”

    周围的几位女演员,纷纷努力抿嘴憋着笑。

    黄永钰拍下了眼前的动作:“您这个太高级,我估计来不了,兴许伯林可以。”

    “哈哈,拍吧拍吧,也没什么不能拍的。”

    吴小邦没再管他,认真指点起了几位女演员的舞蹈动作。

    就这样,几位顶级专家手把手雕琢起了《丝路花雨》的歌舞剧。

    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老老少少,非常珍惜相处的每一分时间。

    相反,

    八一电影厂的书记室里。

    面对马书记的一脸严肃,刘小庆同志也渐渐收起了笑脸。

    “刘小庆同志,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样的行为吗?”

    双手拧着衣角的刘小庆,紧张道:“马书记,我这事可是经过组织允许的,何厂长都是知道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