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_第二百三十八章 一直响个不停的订书电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八章 一直响个不停的订书电话 (第3/3页)

开始,人民群众都不知道书店里还有这样一本教人写好钢笔字的书。

    但只要是知道这本字帖的人,都买了一本回去。

    这其中,多以出版社和书店的工作人员为主。

    渐渐的,知道这本钢笔字帖的群众,越来越多。

    时不时,就能在新华书店见到几位询问《江山钢笔字帖》的顾客。

    到了这两天,购买这本字帖的顾客,一下子就冒出了不少。

    很多上书店买其它书的顾客,见这边热闹,好奇的围过来打听一句。

    结果,不打听还好,一打听也加入了购买《江山钢笔字帖》的队伍。

    一时间,只要是进书店的顾客,都会买上一本带回去。

    这其中,还包括不少一出手就是三、四本字帖的顾客,

    一见这情形,原本一些只象征性订了些货的书店,赶紧把电话打去了燕京教育出版社。

    此时的教育出版社里,正围着各种小人书、童话书打转。

    根本没想到刚上市没多久的《江山钢笔字帖》,居然快见底了。

    “这是怎么回事?”

    熊社长边走边问:“我记得这本字帖印了不少,怎么说没就没了?”

    “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

    负责出货的工作人员,紧跟左右:“尤其是今天,来要这本书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哦?”

    “而且下单的数量还不少,到了下午天-津、石-家庄的订货电话也来了,要的还都是这本《江山钢笔字帖》。”

    “是嘛?”熊社长打开了办公室的门走了进去:

    “原本我同意发行这本书,也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发行中心多元化、全面化的政策,没想到这书居然这么畅销!”

    “您没留一本?”工作人员问道:“这字帖我也买了一本回去,没几天的功夫就练完了。”

    “效果怎么样?”

    “还真有效果,我还想再给孩子买一本呢!”

    “是嘛,”熊社长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会,然后果断决定:“你再观察一天,如果还有订货电话不断打进来,咱们就发行二版。”

    “这么快就二版的书,除了那些知名,”工作人员笑道:“还真没见过几个呢。”

    “你这不就见到了,”熊社长笑着摇了摇头:“现在想想还是上面的领导有远见,我们的确该多丰富些书本的种类了。”

    说到这,熊社长脸上的笑容忽的一收。

    猛然想到了另一本书,一本她在报纸上见了很多次,却没有上市发行的书:《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同样有她这想法的,还有浦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这家出版社,对市场的预判一直精准。

    那本常年脱销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就是出自他们之手。

    相比过去,现如今他们又多了一件可以参考的工具:《东方都市报》。

    “怎么样?”浦江科技出版社的叶社长,正在打听沈丛文的近况:“沈老现在……可好?”

    “问了很多人,”燕京那边传来消息:“都说他刚调入社科院当主任去了。”

    “当真?”叶社长确认道:“这消息可靠吧?”

    “绝对可靠!据说沈教授已经上班好些天了。”

    “好好好,”叶社长连叫三个好:“那我就可以放心联系他了。”

    放下电话后,叶社长低头看向桌上的好几张报纸剪辑。

    一水的关于敦煌的新闻报导。

    【依照著名学者沈从文教授撰写的《古代服饰研究》上记载……】

    【这一说法,也在知名历史专家沈丛文撰写的《古代服饰研究》上出现过。】

    【来自日-本的钱币发行部门,专门就古代服饰一事拜访了沈丛文教授。】

    【根据《古代服饰研究》上的描写,大型歌舞剧《丝路花雨》的服装师,及时对演员的服饰做出了调整……】

    “难怪《东方都市报》该如此大篇幅的报导有关沈老的新闻,”叶社长感慨道:“原来人家早已经上岸了。”

    叶社长这会已经能预见,有不少人正在寻找这本《古代服饰研究》的踪迹。

    正当熊社长和叶社长,都准备向沈丛文提出出版邀请的时候。

    坐在办公室里的沈从文,正在接待两位面带笑意的女同志。

    “沈教授您好,我们是商务出版社的编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