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国内最早的广告歌 (第1/3页)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二百六十三章国内最早的广告歌喇叭裤、蛤蟆镜、录音机、邓丽君,这几个关键词大多被用来描写80年代前后,走在流行前沿的小青年们。 无论“她”的磁带有多难搞,也无论周围三令五申的强调,但挡不住的依然挡不住。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简简单单的“好听”两字。 国门初开,相比十多年单一重复的曲调,“丽君系列”的确属于之音的存在了。 但相比丽君系列,江山则更青睐近两年刚出现的几首湾湾歌曲: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外婆的澎湖湾》、《恰似你的温柔》…… 巧合的是,苏小明、朱逢博……以及刚组队的王洁实与谢莉丝,这些8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唱家, 此时,也正不停的摁着卡带录音机,对着这些亲切自然、朗朗上口的湾湾歌谣扒词扒曲呢。 一番同样的cao作之后,他们才拥有了自己最初的“翻唱代表作”。 当时,内地还没有出现“流行”歌曲的磁带,即使是尚处在亏损状态的中国唱片公司,也不会替这些靡靡之音灌制唱片。 好在此时最不缺的,就是各个歌舞乐团面向人民群众的歌舞表演大会了。 这也是歌唱演员们,唯一可以向群众展示“代表作”的机会。 据之后的王洁实回忆,只要中影乐团的某场演出节目单上出现了他和谢莉丝的名字,就一定是卖得最快的那一场。 凭的,就是他俩在朋友家携手共抄的《乡间的小路》。 自打时间来到了1979年末,江山也发现了一个极有趣的现象。 在这一新老更替的时间节点,最上峰的领导似乎在寻求一种时代碰撞的平衡。 他们既允许新认知新事物的诞生,也默许老思想旧观念的批评。 相比其它行业的试地试点,现象级的碰撞在文艺届表现的似乎更明显了一些。 这也就出现了类似《乡恋》这款,尽管大会小会批评不断。 但即使在音协闹得最凶的时候,也最多就是除了官方平台不允播放,其它场所你爱怎么唱就怎么唱。 即便某家出版社发行了《乡恋》《邓丽君系列》的简谱教材,人民广播电台每天半小时《我教你唱》里面的靡靡之音教学,也至多被电话批评几句。 之后,该咋的依然咋的。 “我”就这么坐在高处瞧着伱们闹,只要没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哪边也不会“得罪”。 等过几年腾出手了,“我”也有经验了,再出面收拾也不迟。 但凡胆子小一丁点儿,又或者脑子不好使一些的,都撑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好在江山同志遇见的都是胆大包天的那一帮。 “小江,” 一旁的黄永钰用胳膊捣了捣江山:“刚才你不还说人家是黄色歌曲嘛。” 瞧热闹不嫌事大的邵伯林,也点了点头:“还有靡靡之音。” “我哪有?” 江山惊讶的转脸看着他俩。 看来这二位总爱待在一块,还是有原因的。 相比这边的相互拆台,见惯了大场面的李谷壹和谷建芬,倒是更显得自然一些。 “的确是巧,” 李谷壹对着刘小庆笑道:“说起来,咱俩除了在台上演出,私底下还没怎么见过面呢?” 刘小庆点点头:“还真是呀!” “这几位是?” 身穿一件浅咖色毛衣开衫的李谷壹,即使和刘小庆打了声招呼,也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在小庆同志的热情介绍下,原本分席而坐的几位很自然的拼了桌。 唱花鼓戏出身的李谷壹,在《乡恋》之前,只为电影《小花》配唱过插曲。 此时此刻,还远未至大红大紫的时候。 和李谷壹一样,日后的音乐教母谷建芬,目前也只创作了一首还没公开演唱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至于《歌声与微笑》、《采蘑菇的小姑娘》、《滚滚长江东逝水》、《今天是你的生日》…… 这些个经典永流传的歌曲,就更需要再耐心等上几年了。 所以,相比在坐的老几位,这一会也只有江山最激动了。 “李老师,谷老师,您二位可千万别和我客气,小庆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 为了给俩孩子增加些耐心,江山又让服务员重新递来了菜单。 然后,目不斜视的交给了身旁的陈佩丝。 “谢谢,谢谢,”李谷壹笑着摆摆手:“我们刚刚已经吃的差不多了。” “江山同志,我刚刚没听错的话,” 四十开外的谷健芬,早就想问了:“《蔷薇处处开》这盘盒磁带要来内地销售了?” 李谷壹陪着笑了笑:“不好意思,因为朱大姐是我俩的好朋友,就忍不住多听了几句。” 在《乡恋》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双双被评为“靡靡之音”后。 此时的歌坛大姐大朱逢博,当即就起飞来到了这二位新秀的身边。 “原来您二位是朱老师的朋友呀,”江山说得好像自己也认识朱逢博一样:“这件事我相信朱老师很快就会得到通知了。” “你们手里的这盒磁带,我也有一盒,”李谷壹说道:“朱大姐当时给我时,说是只针对港澳地区销售。” 江山点了点头,表示一点没错。 谷健芬直接问道:“是那边卖得不好吗?” “只是没达到预期。” “于是,太平洋公司就想把磁带拿回内地来卖了?”李谷壹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事。 “太平洋的廖总找到我那时,”江山继续说道:“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