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最高级别的幕后花絮 (第1/3页)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二百八十六章最高级别的“幕后花絮”晚上八点,飘了一天的小雪终算是停了。 浦江宣传部的招待所,缓缓放下了来自广-州的电话后,廖明祖立马又想起了昨天接到的一个电话。 【廖总,《蔷薇处处开》的第一波销售高潮,估计就从明天开始了。 新的宣传海报,已经全部贴好了吧? 提前预备一辆送货车,在里面多装些磁带,准备随时发货。 记住了,电活机跟前一定要留人……】 电话那头的江山,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个目的:做好准备,浦江的《蔷薇》磁带要大卖了。 “是广电的电话吧,” 和廖明祖住一个屋的业务员小袁,边泡脚边打听:“又说些什么了?” “还能说什么,当然是来询问磁带的销售情况了,” 说完,廖明祖拿起了床头的一份《东方都市报》:“另外,上面让我们密切注意一下浦江各家报纸的动向……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小袁最近就听不了这话:“怎么?那边又听到什么动静了?” “能有什么动静呀,不过就是听说有几位浦江的记者上门来采访了,广电担心他们回去后也写出什么靡靡之音一类的文章。” 小袁:“别说他们了,连我都有这个担忧。” 廖明祖看了眼手里的报纸:“应该不会那么背吧。” “经理,”小袁知道对方的话里有话:“《东方都市报》上的两篇文章,你怎么没跟上面提啊?” “先不提了,等看看效果再说。” “今天看下来,好像没多大反响。” “唉~”廖明祖无奈的叹了口气:“不提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刚刚才没在电话里对领导提这茬。 “突破10万销售大关”、“应广大群众呼吁,现有少量《蔷薇处处开》的磁带来到我市”。 和之前的两条新闻短讯一样,今天的《东方都市报》上也刊登了有关《蔷薇处处开》的新闻。 廖明祖明白,江山口中的即将大卖,应该说得就是报上的这篇文章。 事实上,一连几篇报导,的确已经带起了磁带的销量。 与刚开始相比,各家书店天天也能售出个一、二百盒磁带了。 但距离江山之前形容的那些“大卖特卖”、“排队抢购”、“一盒难求”的情景,廖明祖是一点没瞧见。 “不管了,” 想管也管不了的廖明祖,一把拉过被子蒙在了头上:“咱们在这再坚持两个月,不行就打道回府。” 先前的电话里,广——东广电的领导三番五次的在提醒,距离二季度还贷的日子,已经剩不了多少时日了。 …… 【除了这几位以抗日救国为己任的实业家们,也出现不少坚决抵抗日伪的文艺工作者。 其中,享有“百灵鸟”之称的龚秋霞女士,面对日伪提出的无礼演唱要求,不但拒绝了金条的诱--惑,还不惜辣坏了自己的一副好嗓子。 她曾经演唱过的歌曲《蔷薇处处开》,直到现在依然畅销海外市场……】 在今天的《东方都市报》上,江山编写的一篇文章,不但致敬了“三星牌日化”、“中华牌铅笔”在内的民族企业家,还顺道提了几句《蔷薇处处开》的原唱。 但江山口中的“做好大卖的准备”,指的却是另一篇新闻。 《每周一星》栏目里那张朱逢博与潘红、刘小庆一块合拍的照片,才是今天的《东方都市报》的点睛之笔。 不仅是江山,就连廖明祖看见它的第一眼,也感觉“太平洋”的春天要来了。 只可惜直到夜幕降临时,他依然没见到《蔷薇处处开》的火爆销售场面。 “唉~” “唉!” 两声叹息之后,“太平洋”驻沪门市部的灯光,明显灭的早于往日。 …… 此时此刻,浦江电视台的《影视天地》栏目里,正在播放一段精彩的电视节目。 “各位观众朋友们,我是刘小庆,” 电视屏幕里,笑靥如花的刘小庆大大方方的在接受采访: “在知名《潜伏》的广播剧里,我将为女主角翠平配音。” “观众们好,我是《瞧这一家子》里嘉奇的扮演者陈佩丝,” 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