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六章 藏龙卧虎的译制片厂 (第1/3页)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二百九十六章藏龙卧虎的译制片厂江山此时要做的,便是由《东方都市报》来提前主办这场“新星音乐会”。 不但可以给文娱生活极度单调的人民献上一些才艺,也可以帮自己家报社增加一些发行量。 当然,在这个缺银少两的改开初期,最重要的还得是商业创收。 但这场音乐会的诞生对文艺界而言,可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就像当初《燕京晚报》登在头版的文章一样,这场《新星音乐会》真的做到了“推出新人、推荐新歌”。 当时中央、总政、海政、东方歌舞团的新人,正愁没平台帮着宣传。 在接到了《燕京晚班》的邀请后,纷纷献人献歌。 其中,海政歌舞团为新秀苏小明连夜赶作的歌曲,正是日后红遍全中国的《军港之夜》。 而这场音乐会最大的幕后功臣,就是日后的音乐教母谷健芬。 她的那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也由此与人民见上了面。 但这场在演出后掀起三丈浪的《新星音乐会》,在开演之前却没被多少媒体看好过。 很多专家在泼冷水的同时均表示:虽然听着新鲜,却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原本就没几家到场的媒体,还在演出开场之前被有关单位叫了回去。 等到最后开演时,只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唱片社两家单位留在了现场。 央视因为录播了这场音乐会的实况,被大批群众写信一赞再赞。 而当时已举步艰难的中唱社,更是靠着立在舞台上的一支收音麦克风,一举扭亏为盈。 厂里灌制的黑胶和小薄膜《新星演出会》唱片,在短短两个月就突破了百万销售大关。 之后,更是加班加点忙活了一年,才交付了之后500万张的订单。 “您不用cao心门票的销售问题,“江山决心已定:“这场音乐会将由我们报社来承办,到时候您就等着录制一场好节目就成。” “这……不大好吧,总不能为了我们电视台的一台节目,让你回去央求报社吧。” 年底了,浦江电视台的预算也见底了。 但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干,就白得了一台节目的话,古铮铮还真是做不出来。 “有福一块享,有亏一块吃,”古铮铮坚持道: “无论这台晚会最后是赔是赚,我们浦江台都会和你们报社一块担着。 当然了,相信以你的脑子,也不会让这两家单位吃亏的。” 江山笑着点了点头。 要不是时代挡了道,他自己个就把晚会给办喽,哪还用得着费这劲。 不过这会,借这场音乐会攒些积分,倒也等同于一笔未兑现的财富。 “那是当然,您什么时候见我做过亏本的买卖。” 江山的目光,缓缓看向了舞台。 既然如此,干脆就借着这场晚会,实现自己的几个小目标吧! 这一会,坐在钢琴前的李青惠老师,正在做一对一的辅导。 那副温文尔雅的架势,一看就是打小沁出来的。 或许是注意到了江山的目光,古铮铮也朝着钢琴的方向看了过去。 “我说老胡啊,”古铮铮早就想问了:“伱说你一家译制单位,怎么能请到李青惠这样的音乐人才?” “我这的人才还少吗?”胡啸不服气道:“别看我这是一家译制片厂,可需要完成的音乐剪辑工作,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 “怎么?”江山好奇的看着李青惠:“李老师很牛吗?” “你知道她是谁吗?”胡啸压低了声音。 “谁?” “听过《小燕子穿花衣》这首歌吗?” “不会吧?” 江山的手指头,颤抖的指向李青惠:“你可别告诉我,这歌就是她……写的?” “是她爱人写的?” 逮着机会逗一逗小江的胡啸,笑得老开心了:“不过她也不是一般人,早年间,她和她爱人一块编写过不少影视插曲,《三毛流浪记》看过吧?” “那也是他们夫妇的作品?” “不光如此,”胡啸笑着看向了正在为陈佩丝伴奏的李青惠: “《三毛流浪记》中的小主角三毛,就是她的儿子。” “嚯!” 江山和古铮铮同时惊了一声。 早知道译制厂里藏龙卧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