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把之前的外汇,全给赚回来 (第2/2页)
仅不能白送,还必须把之前的外汇都给赚回头。” “没错,”许沐春缓缓点头:“就是这意思。” “那……?” 口号既然已经喊出去了,江山就不得不问个仔细了:“咱们这次的意向出口国,究竟是哪啊?” “印、马、泰、新、韩,”许沐春想把之前失去的出口国一一拿过来: “这一次,我还准备在港澳地区,甚至日-本投放广告。” 江山摸了摸脑门:“那地方的火柴款式,可俏的很!” 许沐春:“没关系,他们那流行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韩科长:“采集调研小组目前已陆续回国,统一火柴厂今后的定位,将以中高档火柴为主。” 许沐春的班子,这次是做足功课了。 “小江,记得你曾说过一句话,以终为始才是正确的努力方向。” “明白了,”江山知道自己该cao哪份心了:“接下来您只管指挥生产,推广的活就叫给我吧。” “和中华铅笔的广告一样,”许沐春提醒道:“统一厂的火柴,也是面对多个国家的。” “我记下了,”江山点了点头:“您容我多想几天。” “别有压力,”许沐春已经开始期待了:“这不是着急的事,伱只管好好琢磨去。” “我听您的!” “先把饭吃饱。” 说完,许沐春看了眼桌面。 一旁的韩科长立刻起身,又张罗早点去了。 之前是他着相了,一点没瞧出来,这几位不声不响的老教授居然这么能吃。 “小江啊,” 任务落实后,许沐春的胃口进步不小:“一会准备领几位教授上哪转转呀?” 还没等江山开口,黄永钰就说道:“我这几位老友想去浦江博物馆瞧瞧。” “博物馆?”许沐春没想到,天天在博物馆上班的人,出个远门还是想去博物馆:“去兄弟单位瞧一眼也好。”
朱家晋看着许邦达笑道:“浦江的博物馆,可是我们这位半尺先生的老根据地了。“ “哦?”许沐春早知道这几位不简单。 知道这几位谦虚,江山便主动介绍了起来:“徐老在调去燕京之前,一直在浦江博物馆从事领导工作。” “是嘛,”许沐春:“原来徐老和浦江也有过一段缘分啊!” “侬晓得伐,”徐邦达笑道:“梧可是土生土长的浦江人!” “这可真是巧了,”许沐春哈哈一笑:“侬是浦江本地人,我却是打燕京来的。” “嘿,”黄永钰笑道:“你俩这是在换防啊!。” “既然如此,”许沐春当即决定:“今天干脆就由我来做东,吃完早饭,先送大家去博物馆,接着上哪,咱们再商量。” 江山一听,直接愣住了:“这……太麻烦您了吧?” “这有什么麻烦的,”许沐春见菜又上桌:“赶紧吃,吃完咱们一块逛博物馆去。” “那我们就……”江山环顾了几位老同志:“恭敬不如从命?” “领导都发话了,岂有不听之理,”黄永钰感觉许局这人不错:“还不赶紧谢谢你们局长。” “感谢许局的照顾,”江山起身给局长盛粥:“您也多吃点。” …… 没过多久,两辆轻工局的小车,一前一后停在了浦江博物馆的门前。 一行人下车后,细细打量了一眼浦江博物馆。 这栋颇具时代特色的中汇大楼,曾是杜月笙开办中汇银行的地方。 “50年筹备那会儿,我还没调去燕京,”徐邦达向上指了一下:“那时选得新址在跑马总会大楼,陈老总亲自挑得地。” “这里也是老总亲自挑的,”背着双手的许沐春,一块向上看着:“59年时因为藏品实在太多,博物馆不得不再次改址。” 就在老几位一块抬头打量的时候,江山也在一旁静静看着。 这个年代的浦江博物馆还很苗条,远不及后世的大火锅气派。 “走,”徐邦达大手一挥:“浦江的博物馆,你们可得仔细瞧瞧,一点不比故博逊色。” “那是,”对于这点,朱家晋也很赞同:“咱们馆的大盂鼎,还是这送过去的呢。” “要是没有各方兄弟单位的接济,”王世襄说了句公道话:“哪有故博今日之辉煌。” 几位业内人士大步向前,江山与许沐春紧跟其后。 迈入浦江博物馆的那一刻,厚重的古韵扑面而来。 映入眼帘的一件件藏品,仿佛正在轻轻吟诵它的曾经。 一行人漫步其中,如同走进了一条悠悠岁月的历史长河。 不知不觉间,黄永钰和王世襄渐渐和江山走在了一排。 还没等他俩想好说辞,江山倒抢先开了口:“王老师,听说您对漆器很有研究?” 王世襄的脚步慢慢放缓:“的确琢磨了不少年头,不过……我研究的漆器,不知是不是你所说的漆器。” 江山笑了:“一会您能受累陪我去一个地方吗?” “哪啊?” “友谊商场!” 这一次,王世襄直接停下了脚步,几秒后:“正好,我也想去好好瞧瞧。” “不如……”江山笑着往里请道:“您先在这给我讲讲吧!” “成,” 这一会的王世襄,忽然想起了江山为老徐写得那篇文章:“也别光我说,年轻人也得踊跃发言嘛!” 两人相视一笑。 再转脸时,发现黄永钰早跑得没影了。 隐隐约约间,徐邦达的声音正源源不断的传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