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可以提前化解的空难 (第2/2页)
当时,这架飞机在距离桂-林还有40多公里的时候,将飞行高度下降到了1500米。 “你说得对,”江山点明:“但这件事绝不是少翻译几份资料那么简单。” 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七五六 其导致的原因,就是因为荷行的副机长与机场塔台英语沟通不当,产生的误会。 “呵,” 可就在这个时候,飞机上的近地警报响起了三遍:“Terrain,PullUp”的报警声。 “1977年,西班牙的圣克鲁斯机场跑道上,发生了一起荷兰航空与泛美航空两架747飞机的相撞事故。 在一番补救cao作下,飞机最后坠毁在了机场跑道外的一处农田里,造成了12人遇难、60人受伤的惨痛事故。 1979年11的一天,我国的“渤海2号”钻井平台,在恶劣气候中接到了迁移命令。 “这就是迟早的事,”江山认为:“《东方都市报》不比专栏杂志,在刊登新闻的同时,什么都可以上,做大做强方能如鱼得水。” 这事用不着咱们cao心,咱们也cao心不了。但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上点硬货。”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人记全所有的飞行警报用语。 由于之前驾驶的多为苏制机型,俄语的听力还行、英文就不能提了。 之后发生了严重的倾覆事故,多名海上作业工人不幸葬身海底。 江山摇摇头:“实在是想不出来。” 想到这些新闻,江山当即决定:“过两天,我就起草一片《世纪大空难》的文章,详细介绍一下1977年发生在西班牙的空难,向人民群众强调一下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
“就这么干,”江山笑着点头:“加个副标题。” “……”江海:“原来国外也有这号事发生啊!” “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是很清楚,”江山:“我只知道人民日报会对这件事进行全面的报道。” “做还是要做点什么的,”江山自穿越后,从不螳臂当车、试图改变重大历史轨迹: “其实各行各业中,都有类似渤海沉船事故中,未经翻译的重要文件。 江海:“有区别吗?” 荷航副机长一句‘我们正在起飞’,被塔台理解成了‘我们在起飞点’。结果就造成了调度失误,两机相撞。” 江海一听,赶紧问道:“有人员伤亡吗?” 但可惜为时以晚,飞机很快就撞上了大山,机上112位全部遇难。 “还有距离人民更近一步的,”江山认为这方面的隐患,还是可以提前提醒一下的: “那现在我们就什么也不做?” 江海:“最起码也得把业内的英语学学好。” 江山笑了一下,上辈子的他也有这样的时候。 “怎么,”胡啸:“没想法?” 此时飞机上的警报声,仍旧在不间断的响着。 “虎口脱险!” 需要小心什么,却一点没说明。 “虎口脱险?”江山双眼自然一亮:“妙啊!” 不幸中的万幸,好在这个时候机长向窗外看了一眼。 “这事不小,关系很大,”江山和江海商量道:“肯定会有全面报导,咱们只需等发令枪响了后,再作跟进报道。” 伴随着报警声,飞机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座大山。 对应这一时间的黑匣子,驾驶舱内终于响起了一片“高度、高度啊”,“别下了”,“拉起”的慌乱声。 “这周的周末扩版上,”江山边走边道:“我准备让李叔写一篇介绍卡桑德拉的文章。” “断档多年,没个三是很难恢复的,”江山:“但相比之下,技术领域的翻译人才更为稀缺。” “小江啊,我们明天就要回燕京了,你还不赶紧和我俩喝一杯……” “你是想说英语很重要吧?” 同样,江山也准备请李若诚把这几个挨个介绍一下。 “人副机长是荷兰的,说不好英语很正常,”江山:“但他既然开上了国际线路的飞机,就必须非学好不可了。” 此条新闻算得上是对此类事件的一个顶格处理。 在江山看来,这一块的重要性可比译制片取啥名重要多了。 “类似渤海2号钻井这样的?” 虽然,唯独没有报导“少译资料”的事,但真的会史无前例的还原事件的真相,并进行铺天盖地的批判。 “噢~” “嗯,”胡啸点了点头:“其实……我已经想到了一个。” 江山用力拍了拍老大:“这就是我想说得。” “别说是你,我听着也气。不过……咱们新闻工作者可不是靠撒气过日子的,必须先得积攒实力,才能长久的为人民服务。” 坐在对面的江海,默默瞧着老三跟前丰富多彩的敬酒对象。 忽然间,他隐约感觉到一股媒体“恶”势力,正在逐渐茁壮成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