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函谷关,开拔!(二) (第1/2页)
匡章转身过去,此时他不怕有人说话,就怕没人说话。 “将军旦请道来?” 公孙喜望着中央地图说道:“将军之法,似有瞒天过海之意,但仔细思之,却并非如此。历来攻秦函谷关者,皆有此水陆二路是也,将军所做无非是将水陆并之罢了。然,秦军有三十余万,足有分散至此四方镇守,若是四面皆可挡之,我军又该如何?” 匡章闻之,没有着急反驳,而是略微沉思片刻。 “不知将军可有何制敌之策,我愿意洗耳恭听?” 两人的对话停在熊横耳中,熊横当即就明白,这公孙喜还是心有不服呢。 只听得他说道:“若要走水道,则需得督造大船,且现在督造,至于深秋方可行之,此为之一慢矣,我以为只取陆路即可,又何须水道。” “诸位且看,此函谷关地形者,非难在人,而难在辎重是也,若是能以人为主,舍弃辎重而攻之,则陆路之行,全然可为。” 话到这里,公孙喜又望向上首端坐的楚王:“此间地势,当如秦国河西之少梁邑也,此皆是面临大河,皆是黄土地貌,皆在高原之处,然我魏国吴起却能以五万武卒而破之,足以说明破函谷关,陆路可矣。” 这倒是不是胡诌,函谷关地形与少梁邑的确有相似之处。 都是属于黄土高原,旁边都有大河流经,甚至大河到了函谷关时,还能稍稍平缓一些,唯一的区别函谷关一侧乃是一片密林,车马男性,连人也通行困难,所以就只能到下方硬刚。 熊横没有啃声,就只是微微颔首,示意公孙喜继续说下去。 “为将军者,需明地利也,何为地利,能胜者方地利是也。函谷关地形支离破碎,对我军而言行之困难,然对秦国而言,也一样行之困难,如此之地利,纵然双方有百万大军,又如何才能列开阵势。” “就如当年之少梁邑,秦虽有五十万大军,但受制于地形,无法发挥其优势,而我魏国武卒则如一柄尖刀,插入敌人军阵当中,左冲右突,将秦军彻底搅乱,既是有此前车之鉴,何不用之?” 能看得出来,公孙喜是懂兵法的。 但是他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穷魏国之力,也才整出来五万的魏武卒来,现在又到哪里去条线这么多精兵。 不过熊横刚有这想法,就听得公孙喜又说起来:“方今我九国大军,乃有七十万之众,若是以十选一之法,也可挑选出七万精兵,加以训练之后再以披坚执锐,如此则精锐可成。” “发起猛攻之事,可将七十余万军尽皆发动,以做佯攻之态,然后将此七万精兵乘乱而出,直逼秦军要害,谅他白起再有谋略,也难挡我军之威矣!” 不得不说,公孙喜还是挺有创造力的,不过这法子就连熊横自己一听都不行。 首先挑选精兵,就很麻烦,各国虽然是军令为一,但实际上还是各怀私信的,还有他们真能大方的交出这七万精兵来,又交给谁去统率,谁又出甲胄将他们武装起来。 还有前面进攻,以掩饰真实意图,听起来是很不错,但若是被白起抓到破绽,集中优势而歼灭这几万人,可不就是玩完了。 伊阙之战以二十万歼灭韩魏二十二万军,长平之战更是离谱,白起一向都很善于做这样的事。 “不知楚王以及诸位将军意下如何?” 见楚王不语,匡章沉思,公孙喜又出声问道。 “大王,臣有一言!” 就在熊横想着怎么应对时候,旁边楼缓早已站到了大殿正中。 “将军请说?” 熊横赶紧回道。 楼缓转过投去,将目光停留在了公孙喜的身上:“不知上将军对秦国、对白起能了解多少?” 公孙喜见是楼缓,自然是客气了几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