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楚做始皇_第二六九章 赴会(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六九章 赴会(二) (第2/3页)

不提对抗,只提两位名将。

    此情此景,要是有美酒就更好了。

    身为一名热爱历史的穿越者,对于两位将军的故事、以及历史中记载的他们的事迹,早有耳熟能详。

    白起一生未有败仗,总共歼敌可达百万,但根据史书推断,秦国又的的确确在匡章率军攻秦的时候,败过一次。这次战事发生在伊阙之战后,那时候的白起已经是大良造了,秦国最厉害的将领,面对六国谋秦的这种生死局,秦王不可能不启用白起。

    现在这最顶尖的两位将军,就在他的面前,岂能不让人新潮彭拜,就连九国谋秦之事也可暂且放在一边。

    白起上次与楚王见时,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就只是猜测其人出身高贵,回去之后,按照他自己的描述,将楚王的画像画了下来,交给了熟悉楚国的匡章瞧了瞧,被冯章道出这就是楚王后,心中颇感诧异。

    他哪能想到一国之君甘愿如此冒险,就只是为了一场战事的胜利。

    自此之后,他便再也不敢小瞧了楚王,他开始有点明白他真正的对手是匡章,更是楚王。他开始暗中搜集楚王的各种讯息,就是为了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这了解的越多,心中的惊讶就越甚。

    他心中对于楚王的评价那就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却又有条有理,有始有终,虽说这听起来有些矛盾,可在他心中楚王就是如此。

    随心所欲、天马行空是说楚王的行径,所做的事情让人全然摸不着头脑,不能以常理而度之,有条有理有始有终这是再说楚王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在为楚国的强盛,而是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正是因为怀着这样的心情,才有了现在的这一场柳树坡之会。

    刚才所云,不过只是一场试探,他也清楚要通过纵横之力来瓦解九国,颇费一些心力,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有所成,现在又见得楚王落座之后,不提交战之事,只谈今日之会,足见其心胸。

    身为君王者,心胸能容人方能成大事。

    “齐大将军匡章者,天下名将是也,攻燕则燕破,攻宋则宋降,攻魏则魏败,垂沙攻楚而杀主将,而外臣者,崛起于行伍,寸功不足道,出身不足名,何来与齐大将军相提并论?”

    白起朝着熊横谦虚了几句。

    圣人有云,其立功,后立言,对于一个将军而言更是如此,现在的白起就是比不上匡章,甚至连暴鸢公孙丑之流都不如,按照世俗的看法楚王的确是夸得太狠了。

    不等待楚王言语,只听得齐国大将军道:“非也,秦将军不必自谦,自与将军交手其,我就从未小看过将军一眼,小看将军必会败军。”

    “因何我联军对峙一年而未见发兵,而未见进攻,皆是将军军阵布局,安营扎寨的手段、善于利用地形的手段,都让人赞不绝口,我军行进之处,皆如皮囊之口,入之容易,出之则难矣!”

    匡章的话是在夸耀对方,也是在自夸。

    至少他告诉了白起,秦军阵形的布局已是被他所识破。

    秦王启用白起为主将,就是想麻痹九国,让他们生出轻视之心,让白起寻找到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六国击败,谁能想到楚王一上来就告诫所有人,白起不可小觑,然后又找了一个匡章为主将,更是小心翼翼。

    如今一场战争稳扎稳打,双方连正式的交手都没有,秦国就已经落入了极大的下风。

    第二七零章赴会(三)

    白起似乎是知匡章何意,不由得笑了一声。

    “久闻将军之名,果真是名不虚传,如此说来,将军布下四路之法、水陆并进,却是并无真正进攻的打算?”

    初次是在韩氏城相会。

    那时候白起与匡章谈论兵道,白起论守势,匡章论攻势,提出了这水陆并进之法,后来在回去之后,就将联军分成了四路,其后打造水势,建造器械,cao练士卒,是一刻也不敢停歇。

    当时不仅是秦国,就连天下人皆是以为齐国大将军不日就会进攻秦国,会在函谷关一战而破秦。

    可现实呢,却是函谷关大军纹丝未动,反倒是楚国先从南路出击,进入秦国汉中,占据巴中,接着又下到了蜀中,让秦国一下子陷入艰难的境地,可真是超出了常人的预料。

    见白起问,匡章摇摇头:“非也,我初次见将军后,心中的确是有此想法,想借用我联军兵力之优势,在函谷关彻底击败将军,可后来对将军阵法了解越多,便越不敢进攻,才以这不动之策,静静等候将军主动出击。”

    说到这里,匡章捡起地上枯树枝,直接画了起来。

    上次与白起论战,他略输一筹,今日定要将这场子给找回来。

    “将军且看,将军若是进攻,则必走陆路,水路定然是来不及建造船师的,纵然是建造了也敌不过我楚韩两国传师之威。”

    “可若是要走陆路,则必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