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_第两百一十章 工商发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一十章 工商发展 (第2/2页)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民间自行投资近代工业的比例就会越来越大,到时候形成一个初步的工业社会是非常有希望的。

    按照毕宣溪的规划,当涂工业区设立在马鞍山附近的沿江地带,动用官方资金从农民手中收购了大量土地,然后再把这些土地出售给在该地办厂的企业。

    不过其他企业暂时入驻的并不多,大片土地都还将继续空着。

    目前在林哲的主导下,工商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是依旧处于一个非常原始的地步。

    不过虽然说大部分地区都是以农业为根基,但是中华帝国的税收却不是依靠农业为主。

    林哲接过了齐宣浩的报告书,随意翻看了两页道:“嗯,既然你们已经提出来相应的章程,那么就好好的落实下去,不过税收关乎帝国大计,不可放松的同时也不要急躁,切勿引起大规模的反弹!”

    也许是看到了毕宣溪在当涂搞工业区的刺激,浙江宁波那边也是说要搞一个工业区,主打的自然不是什么重工业。而是生丝产业,宁波本来就是浙江生丝的传统出口港口,虽然说这些年被上海抢了风头,但是宁波依旧是生丝的重要出口港口。

    “而财务部的同僚们认为,目前我们的商税征收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难题,如果加以优化的话,各种商税将能进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增加百分之十以上!”

    从陈祥猛在福建扶持茶叶,发展造纸和木材来看,那么就可以折射出目前中华帝国内的整体工商业情况。

    “截止到本月为止,财务部已经累计征收本年度国税三千六万圆,其中各种商税占据了百分之七十!”财务部大臣齐宣浩如此对林哲汇报着。

    不过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厂丝一夜之间崛起,出口额连年增加,以往中国的生丝虽然说也有出口,但是主要市场实际上还是在国内,总出口额还是比较少的。

    除了茶叶外,福建还有其他几项传统产业,比如说造纸和木材,这些和茶叶一样都是传统的手工产业,发展起来能够养活大量的从业人员。

    齐宣浩见林哲放下报告书,当即又道:“另外农业税方面,如今的体制还是延续前清时代,但是我们的情况和前清大有不同,前清是国税低廉,但是杂税捐输以及徭役极重。”

    但是随着厂丝的大规模出现,上海那边已经形成了以厂丝为核心的产业体系,而洋商对厂丝也是大感兴趣,订购量年年增加,等到了1857年的今年,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里,出口的生丝货值已经是和茶叶持平了。

    浙江省巡抚晏端书虽然是个老派的官员,但他是个非常务实的人,并不会顾及什么传统的虚套客气,眼见浙江的蚕茧被上海那边源源不断的收购去,他自然是不能无动于衷。

    林哲道:“哦,那财务部的意思是?”

    如果只算上海、宁波这两个通商口岸里,那么生丝是占据绝对的龙头地位。

    陈祥猛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因为当今的茶叶是中国的拳头出口商品,要知道以前茶叶一直都是中国的最大宗出口商品,某些年份出口比例一度占到总出口额的百分之七十甚至八十以上,比生丝还要更多。

    林哲听罢点头:“大方向是好的,你们财务部看着安排,回头拿出一个详细章程来!”

    随后,他又是专门针对茶叶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优惠政策,对于开设茶厂的企业给予极大的政策支持。

    一些新兴产业,尤其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企业。比如说重工业,化学工业这些,目前还只有商贸区那边才有。

    在这种大环境下,陈祥猛想要做的就是统一整合福建省内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把福建的传统产业继续做大。

    税赋负担过重的话,很容易引起商人们的反弹!

    除了商贸区这个特殊存在外,其他地方的工商业发展以经济农作物,传统手工业为主,而近代工业暂时还没有发展起来。

    但是总不能一直这么下去,农业税的改革是迟早的,所以这一次齐宣浩就是正式向林哲提出了要改革农业税。

    中华帝国成立之初,为了不影响到农民百姓的生活,对农业税收等没有做出变动,一律效仿前清时代进行,只对厘金等各种商税进行整合。

    所以他刚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办了官方指导的福州茶叶商会,这个商会很大程度上效仿了上海生丝商会,采取统一定价,对商会成员给予一定的帮助,以加强和洋商的议价能力,同时也有效避免茶叶走私。

    有着这样的传统优势商品,如果不加以做大做强的话,陈祥猛就对不住他屁股下的巡抚之位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