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四章 流寇作风 (第2/2页)
“侯爷,下官符合条件。” “侯爷,下官也符合。” “符合条件,又愿意去的,将帖子送到霭园。”易知足说着抬眼就江忠源迎了出来,当即分开众人。 “走漏了消息......,让侯爷见笑了。”江忠源拱手笑道,说着伸手礼让道:“侯爷请——。” “瞧这架势,大清永远不缺官员。”易知足说着举步走了进去,两人上了二楼,临窗而坐,江忠源清楚易知足的性子,待的酒保上了茶水退下,他便径直道:“围剿匪,从广西到湖北,也见识了数省八旗绿营,除了八旗新军之外,其他皆已不堪一用.....。” 易知足漫不经心的道:“岷樵兄打算整顿湖北绿营?” “不,在下准备大规模组建团练。”江忠源沉声道:“绿营已不可救药,与其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整顿绿营,不如组建团练!” 组建团练?江忠源如今可是湖北巡抚,以一省巡抚的身份组建团练?易知足心里暗自吃惊,他知道江忠源不是循规蹈矩之人,而且胆子大,但却没想到他胆子如此之大,这家伙难不成是打算效仿元奇团练? 略微沉吟,他才道:“岷樵兄不看好八旗新军?” “那倒不是。”江忠源道:“八旗新军确实不凡,但却只有三万人,太平军如今已然成气候,要想剿灭,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前明李自成、张献忠,哪个不是为祸十余年。” 果然是有远见,易知足点了点头,却没吭声,江忠源接着道:“两湖可能会成为围剿太平军的主要战场,在下希望能够大量订购西洋火器以及弹药。” “可以。”易知足爽快的道:“从明年起,可以源源不断的为湖北提供西洋火器弹药,不过,军火买卖,素来都是银货两讫。” 江忠源笑道:“侯爷尽管放心,不让侯爷为难。” 喝茶,赏景,停歇了一阵,江忠源很是突兀的问道:“海军舰队会长久驻泊武昌吗?” “不会。”易知足毫不迟疑的道:“朝廷筹建长江水师,海军舰队长久驻泊武昌,岂不招人恨?八旗新军抵达湖北,便撤离。” 江忠源微微摇了摇头,道:“筹建长江水师,不象是为了围剿匪,倒象是防范南洋海军,易位而处,在下一艘火轮炮舰也不会卖给长江水师。” 易知足听的一笑,“这话怕是也只有岷樵兄敢说。”点了支香烟,他才缓声道:“筹建长江水师是件好事,不仅利于阻止太平军顺江东下,也能迅调集兵力,该支持还的支持。” 江忠源看着他道:“这可不象侯爷的行事风格。” “流寇对地方经济的破坏是毁灭性的,而且还会造成大量的伤亡,两湖是重要的产粮区,两湖战乱,对东南各省对元奇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易知足缓声道:“在剿灭太平军这方面,元奇与朝廷的利益是一致的。” 听他如此说,江忠源颇有些意外,陈洪明没能接任湖北提督就算了,连长江水师提督也没混上,朝廷这明摆着是在防范易知足,僧王、琦善以及他都担心易知足撂挑子,但对方却跟没事人似的,似乎压根就不在意,所以,他才找机会探探口风,对方这番话,他不敢尽信,也不敢全信,不过,海军舰队等援兵抵达才撤离,倒是让他暗松了口气。 一时间,酒菜源源不断的送了上来,江忠源执壶斟酒,口中却客气的道:“武昌如今极为萧条,物资奇缺,没什么菜,还望侯爷海涵一二。” “岷樵兄无须客气。”易知足说着端起酒杯嗅了嗅,道:“好酒。” “这是极香极烈的吕仙醉。”江忠源说着举杯道:“若无侯爷举荐,在下也无今日......。” 易知足打住他话头道:“在下不过是向琦制台推荐,向朝廷举荐的是琦制台,破格擢拔的是皇上,元奇与朝廷的关系非昔日可比,岷樵兄行事不拘一格,以后要尽量少提这茬。”说着,他一碰杯,一口将酒干了。 “成,以后不提。”江忠源爽快的一饮而尽。 才斟第二杯酒,就听的楼梯咚咚响,转头看去,就见一个四品武官快步而来,禀报道:“禀抚中丞、易军门,匪石达开部破应城,裹挟五万百姓转向西北,往京山而去。” 听的这话,易知足、江忠源都是一楞,京山过去便是安6府,石达开不打德安府,转道安6府,目的何在?摆手屛退武官,江忠源神情凝重的道:“十万之众,沿途府县,必然望风而逃,如此下去,石逆不是没有打襄阳的可能。” 石达开会不会打襄阳,易知足不敢断言,但他清楚,如此下去,湖北算是完了,如石达开这般一路攻县掠府,裹挟百姓,是典型的流寇作风,部队会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且也象蝗虫过境一般,所过之处,洗劫一空。 二人也没心思喝酒,草草散席,易知足回到霭园细细查看地图,也琢磨不透石达开究竟是何意图,如果队伍不断壮大,也不是没有打襄阳的可能,他暗自思忖,如果石达开真的攻占襄阳,他该怎么办? 任由太平军占据湖北,不仅对东南各省的威胁太大,而且太平军的势力也会大增,这对于元奇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真要出兵来湖北协助朝廷围剿太平军,又担心将太平军打的元气大伤。 “报告——。” “进来。”易知足随口应道。 陈洪明在门口朗声道:“校长,包先生来了。” 包世臣来了?易知足大为意外,连忙起身问道:“人呢?”话才落音,包世臣便缓步踱了进来,拱手道:“侯爷——。” “先生怎的来了?” 包世臣笑道:“老夫在上海闲着也是闲着,听闻有火轮船前来武昌,就搭船前来瞧瞧。”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