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46章 旧城决死争夺 (第1/2页)
第946章三城逐一争夺 攻城的天军攻破南城的外城,马上遇到了南门内的子城,从三面伸出的枪炮弓箭,把他们团团包围,立即把他们陷入前所未有的险境。【】 率领这些天军勇士攻入城中的天军大将陈阿林,他作战经验丰富,见到这种情况,知道无法完全避免伤亡,惟有避开正面的打击,到火力比较薄弱的方向隐藏。 “让开正面,占领两厢!”陈阿林只来得及大喊一声。 不过,随着他的声音,正面子城和两厢的枪炮箭矢已经如同骤雨倾泻而下! 那些听到命令但是依然发愣的年轻天军战士,纷纷中抢中箭,倒在地上! 及时听到命令,反应机敏,立即行动的士兵,才有所反应,向两侧移动;可是敌人的火力覆盖面很宽,这些人没有跑动几步,依然处于敌人的打击范围,也被尽数打倒。 只有最富有经验的战士,在陈阿林尚未发出命令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不对,作出了先机性的反应,已经闪身移动到了两边的射击死角。 而这样的人只有天军的五分之一! 陈阿林见到敌人的一轮打击就几乎让自己的进城先头部队全军覆没,眼睛都红了! 可是,他马上又冷静下来,这个时候,如果激怒攻心,忙中出错,剩下的五分之一,也立刻玩儿完! 这个时候,正面的守敌正在对付后面来的天军,使得这些残存者有了喘一口气的机会。 在陈阿林的指挥下,他们立刻把矛头转向两厢,意图先占领这些地方,为自己夺取一个立足之地。 问题是两厢也有人把守。而且火力也不弱! 刚才把暴露在中心开阔地带的天军射杀的人,就有这些两厢的守卫者! 这些残余天军的企图立刻就把他们发觉,他们二话不说,立刻就把火力对准了他们! 即使那些躲藏在死角的天军战士,也得不到完全的保障。 原来对面的敌人,正好把他们看得一清二楚。然后实施了远程打击! 幸亏两厢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这才让天军没有遭到灭顶之灾。 也多亏这些天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不但武功高强,而且意志坚定,在极端困难的局势下好不气馁,继续寻找机会,攻占两厢要地。 同时,这些不但机敏,而且很有智慧。终于采用小迂回的方法,绕到敌人的侧面,打了一守敌一个措手不及,最终消灭了敌人! 陈阿林数点了最后剩下的勇士,只有五十人存活! 这五十人中,又有三十人负伤! 完好无损的只剩下了二十人。 而他们攻进来的时候,足有一千人! 天军占领了两厢,付出了死伤九百八十人的沉重代价。伤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 遇到如此惨重的伤亡,也大大出乎了前敌指挥的刘丽川的意料! 即使是尚海起义也没有如此严重的伤亡! 不过占领了两厢。在城里有立足点,就留住了希望。 刘丽川立即增派四千精锐战士进去,就从两厢发起攻击! 与此同时,天军的水陆两军也从东门、西门开展攻击。 东门的攻击,彼得派了一个小型水师舰队,从怀安城东侧的护城河开了过去。 这条护城河是在沿城周围濠河以外。在旧城,也就是南城的东南数十步,一般称之为护城长堤,史称“护城岗”。 这条护城河之所以称为护城岗,是因为它的坐落质地和经过的路线地势本高。加筑长堤护城以后,就更高了。 到清朝道光年间,多次重修,以防淮黄泛溢,因此,它就有了双重功能——平时防洪,战时御敌。 由于护城岗对淮城起着保护作用,有人记颂它的历史功绩:“曲曲护城岗,淮黄水患防,逶迤南北亘,杰阁镇龙光”。 其中“杰阁镇龙光”,指的是明朝漕抚朱大典在南门护城岗上建造的一个防御设施“龙光阁”。 与水师同行的,是东方兵团的大将周丽春,原来小刀会的领袖,现在担任尚海圣市的副市长兼农业部长,他在十战十捷中拿下了两个城市,不但没有减少所率领的部队,还增加了一万人。 东城门名为“瞻岱”,防守分外严密,因为这个城门多次经历倭寇的攻击,所以建成以后,多次增固、整修、甚至增加箭楼等防御设施。 周立春一上来就发挥人多势众的优势,力图以多为胜! 第一波攻城,他就派出了一万人! 水师除了天军的常规军舰以外,还带来两条约拿大鱼,一开始就全力协助天军攻城。 在枪炮齐鸣的过程中,两条约拿大鱼埋头苦干,把护城河与里圈的壕河连通。 然后,所有战舰都进入了壕河,抵近城墙开炮。 与此同时,两条约拿大鱼并没有闲着,而是继续撞击城门。 连撞十几下以后,大门轰然倒下! 倒下以后,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